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3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32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42
一、名词解释
1. 肾单位
【答案】肾单位是肾脏基本的机能和结构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人类两侧肾脏共约有170万个〜240万个肾单位。
2. 动作轨迹
【答案】运动轨迹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为止所经过的路线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运动轨迹由运动轨迹方向、运动轨迹形式和运动幅度表示。
3. 身体姿势
【答案】身体姿势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其表现形式也有动态姿势和静态姿势之分。
4. 耐力
【答案】耐力是指人对紧张体力活动的耐久能力。具体的来讲,耐力是衡量一个人长期的做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动作能坚持的持久多久的一个指标,一般可以从身体素质和意志方面来讲的。
5. 体育教育
【答案】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二、填空题
6. 把教练员通过自己的言行对运动员_____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称之为领导行为。
【答案】施加影响行为
7. 借助_____,人能接受外界暗示和进行自我暗示,通过反映内外界刺激物的内部言语来调节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答案】自身语言系统;认知;情绪
8. 运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和运动员表象能力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表象的感官觉察训练;表象的清晰性训练;表象的控制能力训练
9.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_____与_____。
【答案】外部注意;内部注意
10.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_____。
【答案】社会性动机
11.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或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答案】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
12.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_____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答案】自尊心情绪状态
13.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分为5个不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4.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可使他们对与运动学河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_____。
【答案】意识化
15.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选择性;强度(阈限性);资源的有限性
三、简答题
16.什么是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1)团体凝聚力的概念
(1982)认为团体凝聚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一观点普遍得到运动心理学家们的认
可。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2)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①多维性
体育团体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例如,一支篮球队可能主要是围绕着任务目标紧紧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个体育团体会面临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冲突;;而另一支篮球队则可能并没有统一的任务目标,却可能因为人际因素而聚合在一起。
②动态性
凝聚力不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特征。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③目的性
体育团体无论是由于某一目标任务还是社会原因而聚集形成,所有体育团体都有明确的目的。
凝聚力的目的特征是体育团体的动机基础。
④情感性
在团体建设整个发展过程中,团体成员会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即使是在一个高任务定向的体育团体当中,随着成员们目的性和社会性的交往、沟通,社会凝聚力得以发展,成员们会感受到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
17.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
【答案】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
(1)内向型为主:这类学生遇事沉着,善于思考,但活动呆板、灵活性较差,自信心不强,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敏感性高,意志脆弱,练习过程中对有难度的动作时常产生恐惧情绪,不善于与同学交往。课中最佳学习状态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2)外向型为主:这类学生性情开朗、倔强,学习积极主动,反应较快,练习动作不怯场,不计较小的得失,但往往从兴趣和情绪出发,练习中喜欢表现自己和听表扬的话,容易过高地估价自己和自满;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最佳学习状态出现得较快,但保持时间较短;乐于帮助同伴,与同学能友好相处。
18.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案】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
①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决策、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②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2)外部动机
①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
②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19.简述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步骤。
【答案】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步骤如下:
(1)谁是运动员。确定谁是运动员并设计一个实施PSTP 的模式。
(2)与运动员的初次见面。这一阶段要提出心理技能训练的重点,并让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