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中国近代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威海卫之战

【答案】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避让求和,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18%年1月20日,日军出动二十五艘兵舰运送陆军二万余人在荣城湾登陆,并以军舰封锁港口。1895年2月2日,日本占领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与陆军一起炮轰停泊在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受敌水陆夹攻,先后有四艘军舰被击沉,人员伤亡惨重。北洋海军中的部分海员爆发兵变,胁迫丁汝昌投降。2月11日,丁汝昌拒绝投降,被迫自杀。余舰十一艘为日军所获。至此北洋海军彻底覆亡。

2.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和平与民主呼声的压力下,根据《双十协定》,召集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各民族党派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举行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在政治上实际代表中国社会中左、中、右三派,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主张关于中国前途的一场较量,会议中讨论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5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贯彻了和平民主的根本原则,在当时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使得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的认识,为共产党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时这次会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十分突出的采取合法形式与当局进行斗争的范例,通过这次会议,共产党争取了中间势力,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3.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潔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4. 康有为

【答案】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

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5. 黄海海战

【答案】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也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6. 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7. 湘军

【答案】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1853年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

一。曾国藩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以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有严格封建隶属关系,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调整了与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放手使用曾国藩集团,湘军将领拥有了军事大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也从此开始落入汉族重臣之手,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8.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二、论述题

9. 试简要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两次战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性战争,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

京,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给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屈服,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程度不一样,前者发生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后者发生时资本主义已开始走向成熟时期。

②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③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前者使得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后者则完全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辅助工具。

10.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

【答案】(1)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维护封建专制的前提下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采用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却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从背景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进行的自救行动,中国和俄国当时都是内部充满了矛盾,而在国际上则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

③从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涉及了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内容庞大。

④从改革的途径来看,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在上层进行的改革。

⑤两者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都有意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改革。 ⑥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都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对西方进行的学习。

(2)中国戊戌变法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不同点:

①从结果上说,戊戌变法和彼得一世改革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结局就不一样,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戊戌变法则没有改变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仍处于孱弱和动荡之中。

②在内容上,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要多于戊戌变法,特别是在经济上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实践的要多得多,而在政治上,彼得一世改革则进行的更彻底。

③在实施的具体情况上,彼得一世改革得到了强有力的贯彻,各项措施都基本落实到了实处,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则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并没有得到贯彻。

④在变法的领导阶层上,戊戌变法是无实权的皇帝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彼得一世改革则是手握实权的沙皇,领导力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