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中国近代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指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1862年,恭亲王奕沂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文馆是培养外国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人才的学校;在外国语言文字方面,先后分设了英、法、俄、德、日五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3. 《秦土协定》

【答案】《秦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是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于1935

年6月27日在北平达成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为:①中方担保今后日本人在察哈尔可以自由行动;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第二十九军从该地区全部撤退;③中国方面停止向察哈尔移民;④解散察哈尔排日机构。《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4. 皖南事变

【答案】皖南事变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皖南事变中,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5. 拜上帝会

【答案】拜上帝会又称拜上帝教,是清代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宗教形式的农民斗争组织。1843年,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吸取一些基督教教义,与冯云山、洪仁矸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会。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员两三千人。与此同时,洪秀全回花县写

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献,进一步完善理论,提出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该敬拜;不拜邪神,不行恶事。主张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姊妹,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1851年1月1日举行金田起义。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7. 会党

【答案】会党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民间秘密会社的总称。在此之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主要特点有:①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121号外,组织上还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②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③有很强的地方性; ④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会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8. 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论述题

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是怎佯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的?

【答案】中俄之间本无边界问题,但由于沙俄极力推行向东扩张政策,侵占了广阔的亚洲土地,中俄始成为邻国。在清朝前期,清政府曾有效地遏制了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但到清朝后

期,沙俄乘清政府日益虚弱之机,便重新加紧了对中国领土扩张的侵略活动。

(1)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沙皇尼古拉一世便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指示

1854年,他具体制定和执行侵占黑龙江流域的计划。在完成侵占中国庙街和库页岛等地的计划后,

穆拉维约夫便开始实行“武装航行黑龙江”的侵略方案,明目张胆地将黑龙江下游地区划归俄国管辖。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穆拉维约夫率军赶至瑷珲,向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重划中俄边界的要求。谈判一开始,穆拉维约夫就拿出事先拟好的草约方案,蛮横地要奕山“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并以开战相威胁。奕山经不起要挟和讹诈,于1858年5月28日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据此条约,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后,穆拉维约夫又率兵侵入乌苏里江,强行登陆,对江东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860年,穆拉维约夫占领了重要港口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3)与此同时,沙俄又派公使出使中国,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再次对清政府施以武力恫吓和外交讹诈。中俄双方遂于1861年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为沙俄后来进一步侵吞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1862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就勘分西北边界问题举行谈判,清政府妥协退让,被迫于1864年与沙俄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按照该条约的规定,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又被割让给了沙俄。

(4)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一系列勘界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44多万平方公里,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0.简要述评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答案】(1)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的精神。

②进行“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文学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联系在一起。

③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抨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从抨击孔教出发,集中批评纲常礼教,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2)意义

①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沉重打击,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对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②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③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