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57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的本质

【答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质,是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 人的自由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3.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4.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6. 经济基础

【答案】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二、简答题

7.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1)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一一实践才能达到。实现中国梦找到了正确的途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中国梦。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同时,改造客观世界能达到的水平,也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密切相关。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准备,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条件。

(3)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

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要树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奋斗实现它,这样人生才有价值,才能为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伟大梦想添砖加瓦!

8. 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双重作用,表现为:

(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口益激化的必然结果,能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变化; 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矛盾和利害冲突得到缓解; 通过社会福利、收入政策和直接干预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

(2)历史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 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 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十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9. 如何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案】社会主义是在原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由于自身先天不足,特别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特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才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后胜利,就必须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同时这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

(2)封建主义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由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农民还占人口的多数,封建主义残余在各方面还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国际生存环境复杂险恶

①要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②要大力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主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同第三世界国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