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保障。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行业间用水竞争加剧,城市、工业与农业的争水问题日趋激烈,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同时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象并存,水资源的低质量和利用的低效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行政手段已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引入可交易水权制度,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这在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实行水权交易,有利于各种资金在水资源治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领域的投入;有利于水资源从低价值用途转向高价值用途,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跨流域或跨区调水探索了市场协调机制。从我国第一起水权交易——浙江省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到现在,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进行水权交易的尝试,对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可交易水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学习总结国内外水权交易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可交易水权制度的三大重要环节:水权的初始配置、合理的水权交易价格和支撑水权市场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提出了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结合水权的优先权,对初始水权实现了三级定量配置。首次将水权的优先权在初始水权配置的过程中明确界定,借助于优先权,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来水保证率下依据不同的原则进行水权配置,既有助于实现水权的合理定量配置,又有助于更加真实的反映人们对水资源价值观念的变化。根据我国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影响水权价格的变化因素,即水权自身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化引起的水权价格的变动趋势。提出了水权交易价格的定价方法,包括行政定价法、成本定价法、收益定价法和市场定价法。水权价格是水权交易的核心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水权交易实践上都是一个难题。而目前我国对水权定价问题关注甚少,对于水权交易定价行为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本文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随着中国水权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权交易定价问题必将成为水权市场上学者们充分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国可交易水权制度建设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支撑水权交易的制度体系。由于水资源的特殊属性和市场机制的自身缺陷,使得水权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比一般的商品市场更大。本文分析了市场失灵的原因,指出了政府介入水权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定量分析水权交易的外部性影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水权交易的环境经济影响评价机制等预防和补偿性措施,并提出了为保障水权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在水权市场中应承担的职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