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2岁,反复咳嗽和喘息发作6个月,夜间为甚。体格检查: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粗湿啰音,余无异常发现。外周血WBC7×10/L,N0.51,L0.49。为了明确诊断,应选用()。 A.胸部X线检查。 PPD试验。 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 肺功能测定。 下呼吸道分泌物普通培养。 皮肤点刺试验。
患者男,72岁。1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胸骨及肋骨疼痛,呈间断性,自服氨酚待因片或布洛芬后疼痛可缓解。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查体:T36.6℃,P84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神清,轻度贫血貌,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弱,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需完善的生化检查有() A.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CRP。 尿和肾功能检查。 肝功能。 血清淀粉酶。 抗核抗体。 血清离子。 血清β微球蛋白。 血清补体。 血脂系列。 肌钙蛋白。 DIC。
患儿男,3岁6个月,因发热18小时,伴皮疹1小时入院,病程中呕吐3次,伴神萎、尿少,于1月20日入院,查体:T39.5℃,BP68/30mmHg,嗜睡状,面色青灰,唇周发绀,心率128次/分,心律齐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晰,腹不胀,软,无压痛,臀部及下肢见散在瘀斑、瘀点,以臀部为主,四肢膝关节、肘关节以下凉,见大理石花纹,颈阻力(+),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患儿属于以下哪种临床类型()。 A.休克型。 脑型。 混合型。 普通型。 轻型。 慢性。
患儿男,3岁6个月,因发热18小时,伴皮疹1小时入院,病程中呕吐3次,伴神萎、尿少,于1月20日入院,查体:T39.5℃,BP68/30mmHg,嗜睡状,面色青灰,唇周发绀,心率128次/分,心律齐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晰,腹不胀,软,无压痛,臀部及下肢见散在瘀斑、瘀点,以臀部为主,四肢膝关节、肘关节以下凉,见大理石花纹,颈阻力(+),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如果在上述治疗过程中,心率增快、达169次/分,为保护心脏功能,应给予()。 A.利尿剂。 脱水剂。 多巴胺。 强心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镇静剂。
患儿男,3岁6个月,因发热18小时,伴皮疹1小时入院,病程中呕吐3次,伴神萎、尿少,于1月20日入院,查体:T39.5℃,BP68/30mmHg,嗜睡状,面色青灰,唇周发绀,心率128次/分,心律齐有力,双肺呼吸音清晰,腹不胀,软,无压痛,臀部及下肢见散在瘀斑、瘀点,以臀部为主,四肢膝关节、肘关节以下凉,见大理石花纹,颈阻力(+),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进行上述抢救措施的同时,抗感染治疗可选用()。 A.第三代头孢菌素。 氯霉素。 红霉素。 万古霉素。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患者男,72岁。1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胸骨及肋骨疼痛,呈间断性,自服氨酚待因片或布洛芬后疼痛可缓解。行骨髓象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查体:T36.6℃,P84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神清,轻度贫血貌,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弱,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患者免疫球蛋白定量回报:IgM小于0.18g/L,IgG72g/L,IgA小于0.25g/L;HGB110g/L;Ca2+1.82mmol/L,Crea101μmol/L,BUN8.1mmol/L。按Durie临床分期分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