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62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兴趣区? 兴趣的类型有几种?

【答案】兴趣区(AOIs )是眼动研究过程中相关刺激的界定,与研究者的假设有关。按照大小不同,兴趣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词的某一部分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假设研究者只对汉语词或字的某一部分感兴趣,这时,可将兴趣区定界得更小,如汉语词或字的一部分(如偏旁或部首)。

(2)以词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词(或字)。

(3)以句子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句子。

(4)以图形的某一部分界定为兴趣区

在图形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图形的某一部分。

2. 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儿童分别在1岁和2岁时的语言发展水平。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1岁时不存在语言发展上的差异,但在2岁时差异显著,表现为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拥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据此结果,该研究推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研究二: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呈现伪证是警察审问嫌疑人获取口供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证明其可靠性,研究者设计了一个2(高、低易感性)x2(有、无目击者)的完全随机实验。其中,易感性“高、低”是指被试分别以快、慢两种速度输入字母,目击者“有、无”是指主试r4伙报告“看见”或“没看见”被试是否敲击了“空格”键。因变量指标是被试顺从、内化和虚构的人数比例。“顺从”是指被迫承认敲击了“空格”键,“内化”是向别人叙述自己敲击了“空格”键,“虚构”是指向主试承认自己敲击了“空格”键。结果发现,被试有69%表现出顺从,28%表现出内化,9%表现出虚构,经检验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易感性和有目击者条件下,被试最有可能表现出顺从和虚构。这表明,呈现伪证能够使人们更易接受被指控的结果。该研究据此推论,警察审问时通过呈现伪证引出的供词并不可靠。

(1)这两项研究各自存在哪些不足? 请说明理由,并分别给出改进的建议。

(2)试根据研究评价标准,分析这两项研究所存在问题的性质,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两项研究的不足、理由及改进建议:

①第一项研究的问题是年龄自变量变化范围过窄,选取的被试变量过于单一,只有两组被试即研究一岁儿童和两岁儿童并进行比较,代表性不够,不能揭示儿童语言发展是否与环境有关,其结论不能推广。因为儿童语言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本研究只选取了1岁和2岁这两个阅读早期的年龄段,缺少年龄更大的不同家庭经济环境儿章的数据支持,两组儿童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并不表明在语言发展的其他年龄段也存在差异。后续研究可以进行追踪或者添加更多年龄段儿童的数据,如进一步测试这两组儿童在3、4、5、6岁年龄段(或更高年龄段)的语言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研究比较,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②第二项研究的问题是研究结论外推的有效性。实验中的被试产生的是对无意识疏忽性行为的内化,并不能确认他们会对真实审问情境中的明确犯罪意图也产生内化。需要在接近真实的审问情境中检验被试对明确的犯罪意图指责产生内化的可能性。

(2)两项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关系:

①第一项研究的问题属于研究的内部效度问题,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研究一出现选择的交互作用问题(或者不同年龄段的成熟与语言测验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第二项研究属于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表明生态学效度存在问题,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②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前提,没有好的内部效度,也就谈不上外部效度。但是,内部效度高并不能保证外部效度一定高。

3. 简述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答案】(1)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机体因素两大类:

①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通道的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b. 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会影响到反应时的长短。

c. 刺激物的复杂程度:刺激物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到反应时。

d. 刺激呈现的位置:不同的呈现位置会影响到反应时。

e.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时间和空问因素的累加会影响到反应时。

f. 其他来自环境和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反应时。

②机体因素包括: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被试的年龄、练习、个体差异等。

4. 什么叫做阈下知觉?

【答案】阈下知觉是指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受。那种刚刚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人们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有意识的感觉阈限和生理的刺激阈限并不完全是同等的。一般生理的刺激阈限要低于意识到的感觉阈限。阈下知觉一般应用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

5. 脑认知成像技术对于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脑认知成像技术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在科学史上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智力活动。就象天文学的发展有了望远镜,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显微镜一样,认知科学的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对于人类关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

(2)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就是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应用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来研究“精神(智力)和大脑关系的问题”。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认知神经科学实现其对大脑活动的观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是认知神经科学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这些脑认知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大脑活动时各种电磁、生理、生化等参数的变化,探索认知和智力活动的机制。其中,常用

,,,的代表性技术有:高分辨率的脑电图(EEG )高分辨率的脑磁图(MEG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以及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等。

6. 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答案】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Warrington 和Weiskrantz (1970)的实验研究了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让4位遗忘症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单,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与词干补笔。

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与再认的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在其余两项测验中,遗忘症病人与控制组的成绩一样好(词干补笔中控制组稍优于病人,但差异不显著)。换句话说,遗忘症病人也能保持词语信息,但是这种保持要在特定的测验中才能表现出来。

7. 试举一个或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注意的功能。

【答案】上班开车去往单位的途中,当开到十字路口时,如果遇到红灯,你会感到警觉,并且赶紧刹车,等绿灯亮之后再驾车,而如果遇到的是绿灯则直接行驶。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红灯和绿灯都是警觉的作用; 而看到红灯停车和看到绿灯开车,这二者分别作不同的反应,注意起到了定向的作用; 同时当你踩刹车和松开刹车行驶的时候又包含了注意的执行控制功能。

8. 部分报告法比整体报告法有哪些优点?

【答案】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是研究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的两种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