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大学文学院617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之民间文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诀
【答案】艺诀是艺人们根据自身修养、演出实践、艺术规律认识等方面内容,编成的顺口而又便于记忆的艺谚短句,又称艺谚或口廖。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语句工整,有韵有节,易于记忆传诵。不少古代戏曲论著都辑录有广为流传的谚诀,如《曲律》中的“三绝”、“五不可”、“两不辨”; 《度曲须知》中的“出字总诀”、“收音总诀”; 《梨园原》中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 但更多的是在戏曲艺人中口头流传。
2. 《中华全国风俗志》
【答案】《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分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本书体现了胡朴安的编辑思想,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新里程。《中华全国风俗志》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3.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4.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5. 郭璞的民俗观
【答案】郭璞的民俗观是郭璞接受上古流传下来的怪异神话并吸收外来的佛教文化,按照民俗生活的原来样式对怪异神话进行解释的观点。他发现和收录了一些前人没有记载的神话传说类型。
郭璞在《山海经》注中,谈到了炎黄帝族神系,群巫成集、木石崇拜、民间医疗、西王母不死药、仙山和神祭等中国的神话传说。郭璞在他的神话注疏中,展示了一个谷食丰硕、无有差别的理想境界,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的这种归纳,在从前的古籍中是很少见到的,而他受到当时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也是明显的。特别是他借助了佛教的创教说模式,引入上古的怪诞神话,帮助人们能够见怪不怪地接受祖先创造的神话遗产,更是对保存中国古代神活的一个贡献。
6. 师承制度
【答案】师承制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师承制度包括家传、拜师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在传统的工匠行业,师傅对徒弟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即刚进师门的小徒弟,先要为师傅家里干杂活,经过一两年的家务活训练,师傅才开始传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徒弟直到能独当一面,才能出师。出师时,徒弟要给师傅送大礼,叩头谢师,而师傅则以数件劳动工具相赠。
7. 传说核
【答案】传说核是在民间传说创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的客观实在物。柳田国男认为传说的核心必有纪念物。“传说核”的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民间传说就是围绕传说核,运用文学表现说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因此,传说核对民间传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 神话—原型批评
【答案】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源于20世纪初英国的古典学界崛起的剑桥学派,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弗莱的《批评的解剖》是自觉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产物,其产生也同弗雷泽的交感巫术原理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密切相关。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因此,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的共性及演变规律
二、简答题
9. 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答案】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的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求吉心理便是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衣服图案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如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彝族以虎为图腾,给小孩戴虎头帽的用意还包含念祖感情。汉族在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娱蛤、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汉族妇女有答发、插花的习惯,认为瞥发可以避邪,插茉莉花能驱鬼,戴菊花可以长寿。
(2)衣服装饰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维吾尔族爱戴小花帽,花帽的图案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案。“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这是希望姑娘美如鲜花,小伙子前程似锦; “巴达木”是古代从西亚传来的良种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干早缺水的沙漠戈壁生长。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来源于雄鸡鸣叫吓走恶魔的传说,认为戴这种帽子可以辟邪,缀饰帽上的大小银泡,则是头顶月亮星星的象征,以示光明永在,幸福长存。
总而言之,人们通过对服饰图案和装饰的改造和创新,来达到其求吉利避祸的愿望,各民族服饰上的图案纹饰,也大多与求福趋吉的心理趋向有联系。
10.谈谈你对两希文学传统的理解。
【答案】“两希”文学传统是指以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为核心的文学传统。
(1)希腊文学传统
希腊最早的文化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其主要表现为:
①文学样式丰富,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寓言、抒情诗、散文和小说,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②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方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③在创作方法上,己经具有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④文艺理论发达,形成了再现说和表现说两种文艺观,开启了此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文艺思想的先河。
(2)希伯来文学传统
在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神学,创造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摩西和耶酥创造了属于希伯来文化的神学和宗教,“十诫”和“基督”也是希伯来律法的开始,他们的文化大都就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
①古希伯来文学的特征
a. 文学、历史、宗教相结合;
b. 简洁生动的文笔和风格。
例如,古希伯来的历史书表现出他们散文的特色:简洁、生动、有力,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颇有文学价值。如《撒母耳记》下卷第九到二十章描述大卫的生活,其细节的描绘极为出色。第十八章写大卫的儿子押沙龙反对父王,正当他起兵进攻朝廷时,大卫兵分只路去讨伐。临阵前大卫吩咐大将们要刀下留情,不要杀害年轻的押沙龙。战正酣时,大卫坐在城瓮里,瞪望人上城门楼顶瞪望报信; 这时大卫的心理十分复杂,一面希望王军战胜,一面又愁自己的儿子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