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原创新闻

【答案】原创新闻有三层含义:①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②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③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

2.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答案】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专制王权时代玛丽女王为控制印刷出版行业、采取行业垄断特许方法而设立的管制结构。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由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于整个印刷业的独揽和监督,国家几乎可以不负担任何开支便达到了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特许出版公司的权力也大受影响。1641年,“长期国会”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3. 社区媒体

【答案】社区媒体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健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社区媒体具有分布范围广,设计制作精美,社区冲击力强,广告时效长等的特点。

4. 消息的主体

【答案】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又称主干、正文。消息的主体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消息主体具有以下特点: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5. 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二、简答题

6. 报道事件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事实要交代得一清二楚

报道事件的内容是事件性新闻的重点,清楚明了地记事是事件性消息写作的第一要求。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②忽略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③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

事件性消息的采访与写作,容易为眼前纷乱的表象所迷惑,写作中容易使消息显得很浅。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3)见事见人

读者关注事件,实质上也是关注人,采写事件性新闻,不应忽视人的要素。

事件性新闻写人,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②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灾祸、犯罪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属恶性事件,在写作中应十分谨慎。

(1)慎重报道恶性事件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不要煽情;

②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

③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④关注事件成因。

(2)报道恶性事件的目的:

包括:①为传播警戒性的信息; ②为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从后者的角度看,不满足于事件报道的“一次性”,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7. 怎样写好动态消息?

【答案】写好动态消息,需注意如下几点:

(1)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动态新闻的一事一报,首先要求记者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具有传播价值的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并立即采取行动。

(2)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动态新闻对“客观笔法”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写作动态新闻,要尽可能采用客观记述的方式,压低主观色彩,以增强说服力。(3)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动感一一读者借助文字可以领略到的对事物变动的感觉,是动态新闻写作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动感的妙处在于,它可以将读者带入其中,令读者感同身受,增强读者对事件的兴趣,或者提升读者对事件的关心程度。

(4)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时效是动态新闻的生命。动态新闻保证时效的方法之一,是“化整为零”,以确保即时发稿。突发事件或其他时效性很强的事件,一般不待事情全部结束,或有了结论之后再报,而是跟踪事件进展,随时发出消息。

8. 选择一篇新闻报道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说明可读性的重要性以及该报道是如何体现可读性的。

【答案】示例如下:

(一)新闻报道作品

温家宝总理那样“岁寒尤应念民生”

正是二九寒冬,北京最低气温己是零下10摄氏度。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陪同下,利用周末时间,一大早就冒着严寒来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供热公司、保障性住房小区,调查了解民生情况。

近一个时期,受持续低温降雪天气影响,北方主要城市菜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每天都看各地价格监测报表的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蔬菜供应和市场菜价情况,第一站就来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查看有关情况,一连看了5个仓库。当了解到北京全市有1万吨储备菜,能及时满足市场供应时,温家宝总理很欣慰:“政府储备,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这些年来,中央高层领导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基层嘘寒问暖,关心与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己成为一种“例行功课”。今年元旦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华北平原的三河市农村察农情、问农事,温家宝总理则奔赴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黑龙江省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登上钻井平台,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户家中,看看灶台、摸摸被褥,察看职工们的伙食和住宿情况……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他每天一起床,想的就是物价、住房、上学、医疗这儿件事。在总理看来,国家大事,就是人民大众的事,就是老百姓的事。天下再大的事,就是老百姓的事。因而,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摆着三张表一一一张是全国的粮价表,一张是副食品价格表,还有一张是各类物资的库存表……这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感,在让人感动的同时,亦有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问题上的不足。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一“重视民生”在一些地方只是写在报告里,印在文件中,挂在口头上,却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把改善民生的钱挪作它用,用来上大项目,建面子工程,为仕途铺路; 有的以GDP 论英雄,对事关百姓看病、上学、买房等方面的“民生指标”不当回事; 有的热衷于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把下基层“送温暖”当成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