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数据采集

【答案】数据采集(DAQ ),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2. 规则格网模型

【答案】规则格网模型是DTM 表达模型的一种,把区域划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用一个值来表示该格网单元所具有的某种地表性的平均值或格网单元中心的值,将DTM 表示并存储为栅格高程矩阵:比较适合计算机的处理,缺点主要有:地形简单地区存在大量冗佘数据;格网单元大小固定,对起伏程度变化大的地区描述不够精细; 对于特殊计算如视线计算时,格网的轴线方向被夸大;栅格过于粗略,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等。

3. XML

【答案】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是一种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在电子计算机中,标记指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信息符号,通过此种标记,计算机之间可以处理包含各种的信息比如文章等。它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

4. 空间信息可视化

【答案】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5. Voronoi 多边形

【答案】Voronoi 多边形即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单个点进行区域插值。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于任何到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

6. DTM

【答案】DTM 为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7. 地理坐标系

【答案】地理坐标系是指以地理极(南极北极)为极点,地理极是地轴与托球迷的交点,建立地理空间坐标系,主要目的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也就是求出地面点对大地水准面的关系,它包括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平面位置和地面店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8. 误差

【答案】误差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二、简答题

9. 栅格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答案】栅格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

(1)聚类聚合分析(聚类分析,聚合分析);

(2)多层面复合叠置分析(视觉信息复合,叠加分类模型);

(3)窗口分析

分析窗口的类型:矩形窗口,圆形窗口,环形窗口,扇形窗口,窗口内统计分析的类型。

(4)追踪分析等。

10.地图语言有哪些内容?

【答案】地图语言是地图作为信息传输工具不可缺少的媒介。地图语言的内容有:

(1)地图符号及其系统

在地图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地图符号及其系统,它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可显示出制图对象的空间结构,又能表示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变化。

(2)地图注记

地图注记亦是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它借用自然语言和文字形式来加强地图语言的表现效果,完成空间信息的传递。它实质上也是符号,它与地图符号配合使用,以弥补地图符号之不足。

(3)地图色彩

地图色彩是地图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除了有充当地图符号的一个重要角色之外,还有装饰美化地图的功能。

色彩是地图语言的重要内容。地图上运用色彩可增强地图各要素分类、分级的概念,反映制图对象的质量与数量的多种变化;利用色彩与自然地物景色的象征性,可增强地图的感受力;运用色彩还可简化地图符号的图形差别和减少符号的数量(例如,用黑、棕、蓝三色实线表示道路、等高级和水涯线运用色彩又可使地图内容相互重叠而区分为几个”层面" ,提高了地图的表现力和科学。

(4)“影像”和“装饰图案”

地图上可能出现的“影像”和“装饰图案”,它们虽不属于地图符号的范畴,但也是地图语言中

不可缺少的内容。地图的“影像”,它是空间信息特征的空间框架;“装饰图案”多用于地图的图边装饰。它可以增加地图的美感,并且可以烘托地图的主题。

11.什么叫空间叠加(合)分析?结合实际谈谈叠加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1)空间叠合分析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一种是用于搜索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合成叠合;另一种是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内容的数量特征,称为空间统计叠合。

(2)叠加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点与多边形叠加

一个中国政区图(多边形)和一个全国矿产分布图(点),二者经叠加分析后,同时将政区图多边形有关的属性信息加到矿产的属性数据表中,然后通过属性查询,可以查询指定省有多少种矿产,产量有多少;而且可以查询,指定类型的矿产在哪些省里有分布等信息。

②栅格图层叠加

栅格数据结构空间信息隐含属性信息明显,可以看作是最典型的数据层面,通过数学关系建立不同数据层面之间的关系是GIS 提供的典型功能。空间模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程将不同数据层面进行叠加运算,以揭示某种空间现象或空间过程。例如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壤可蚀性,坡度,降雨侵蚀力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多年统计的经验方程,把土壤可蚀性、坡度、降雨侵蚀力作为数据层面输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12.地图投影的选择因素?

【答案】选择制图投影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地图的用途、出版方式及其他特殊要求等,其中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是主要因素。

(1)对于世界地图,常用的主要是正圆柱、伪圆柱和多圆锥投影。在世界地图中常用墨卡托投影绘制世界航线图、世界交通图与世界时区图。

(2)对于半球地图,东、西半球图常选用横轴方位投影;南、北半球图常选用正轴方位投影;水、陆半球图一般选用斜轴方位投影。

(3)对于其他的中、小范围的投影选择,须考虑到它的轮廓形状和地理位置,最好是使等变形线与制图区域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以便减少图形变形。因此,圆形区域一般适于采用方位投影,在两极附近则采用正轴方位投影,以赤道为中心的地区采用横轴方位投影,在中炜度地区采用斜轴方位投影。在东西延伸的中纬度地区,一般多采用正轴圆锥投影,如中国与美国。在赤道两侧东西延伸的地区,则宜采用正轴圆柱投影,在南北方向延伸的地区,一般采用横轴圆柱投影和多圆锥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