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814计算机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处理外部中断时,应该由操作系统保存的是( )。
A. 程序计数器(PC )的内容
B. 通用寄存器的内容
C. 快表(TLB )的内容
D.Cache 中的内容
【答案】B
【解析】外部中断处理过程首先要保护现场,使得中断处理完后能够恢复程序的状态继续执
;②由中断服务程序保行。保护现场有两个含义:①由中断隐指令保存程序的断点(程序计数器)
存通用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中断服务程序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2. 以下数据结构中,( )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 树
B. 字符串
C. 队
D. 栈
【答案】A
【解析】非线性结构是指存在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关系。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树结构和图结构。
3. 若某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存取任一指定序号的元素和在最后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则利用( )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A. 顺序表
B. 双链表
C. 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D. 单循环链表
【答案】A
【解析】线性表采用顺序表,便于进行存取任一指定序号的元素;线性表采用链表,便于进
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但该题是在最后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所以利用顺序表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4. 已知串其Next 数组值为( )。
A.0123
B.1123
C.1231
D.1211
【答案】A
【解析】KMP 算法的next 数组建立的原则
5. 某计算机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字段直接编码法,共有33个微命令,构成5个互斥类,分别包含7、3、12、5和6个微命令,则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
A.5位
B.6位
C.15 位
D.33 位
【答案】C 。
,根据每个类中微命令的多少可以分别【解析】33个微命令分成5个互斥类(即5个字段)
确定字段的长度 为3、2、4、3、3位,又因为采用直接编码方式,所以它们之和
就是操作控制字段的位数。
6. 对线性表进行折半查找时,要求线性表必须( )。
A. 以顺序方式存储B. 以顺序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
C. 以链接方式存储D. 以链接方式存储,且数据元素有序
【答案】B
【解析】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对以顺序方式存储的有序表的查找,查找效率较高。
7. 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32位,其中段号占8位,则最大段长是( )。
A.
B.
C.
D. 字节
字节
字节
字节 也
【答案】C
【解析】段内位移的最大值就是最大段长。段号长度占了8位,剩下32-8=24位是段内位移空间,因此最大段长为B 。
8.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 3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300
B.500
C.1200
D.14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TCP 的确认机制,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本题中首先根据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 可以得出第2个段的序号为500, 第1个段的序号为200, 这里主机乙仅 正确接收了第1段和第3段,这意味着第2段丢失,需要超时重传,因此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也就是此时接收端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数据包中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应该是第二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也就是500, 因此答案是B 。
9. 在采用中断I/O方式控制打印输出的情况下,CPU 和打印控制接口中的I/O端口之间交换的信息不可能是( )。
A. 打印字符
B. 主存地址
C. 设备状态
D. 控制命令
【答案】B
【解析】I/O接口的功能包括:①选址功能;②传送命令功能;③传送数据功能;④反映I/O设备工作状态功能。A 项为数据,C 项为设备状态,D 项为命令。B 项,主存地址在中断方式控制下是不需要的,因此,它不可能是CPU 和打印控制接口中的I/O端口之间交换的信息。
10.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表达式为其后缀形式为( )。
【答案】D
【解析】后缀表达式:在程序语言中,运算符位于两个操作数后面的表达式。
二、填空题
11.循环队列的引入,目的是为了克服_____。
【答案】假溢出时大量移动数据元素
【解析】用数组实现队列时,如果不移动,随着数据的不断读写,会出现假满队列的情况。即尾数组已满但头数组还是空的。循环队列也是一种数组,引入循环队列,有效克服假溢出大量移动数据元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