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跨专业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课程的人本化”等。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不包括(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姆

D. 彼得斯

【答案】D

【解析】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奥尔波特等。现代人文主义教育以人文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直接应用于教育领域。彼得斯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2. 1919年,法国的“统一学校运动”的主要主张是( )。

A.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B. 普及义务教育

C. 打击双轨,实现单轨

D. 大力发展中等教育

【答案】C

【解析】1919年,法国出现了一个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新大学同志会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以新大学同志会的活动为契机,法国很快形成了统一学校运动。“统一学校运动”倡导民主教育、择优录取,其实质就是打击双轨制,实现单轨教育。

3. 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教育家是( )。

A. 孟禄

B. 达尔文

C. 利托尔诺

D. 汤姆逊

【答案】C

,他认为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解析】利托尔诺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

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4. 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

A. 杰斐逊

B. 富兰克林

C. 林肯

D. 贺拉斯·曼

【答案】B

【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5. 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B.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

C. 《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 《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答案】D

6. 为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

A. 结构主义

B. 存在主义

C. 要素主义

D. 新行为主义

【答案】D

【解析】新行为主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

7. 培养英国绅士的摇篮是( )。

A. 文法学校

B. 实科中学

C. 公学

D. 文实中学

【答案】C

【解析】公学比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公学的教学质量较高,在历史上曾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因而总以天才教育相标榜,被称为英国绅士的摇篮。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D 项,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

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的、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8. 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

B. 比较教育学

C. 元教育学

D. 教育哲学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 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9. 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予创立了( )。

A. 葛雷制

B. 昆西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设计教学法

【答案】D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设计的一种教学法,是进步教育的实验之一,其特点是取消分科教学,取消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对英语国家的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家沃特以推行了“葛雷制”; 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帕克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著称。

10.英国的综合中学运动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

A. 《巴特勒法案》实施后

B. 《雷沃休姆报告》实施后

C. 《哈多报告》提出前

D. 《斯宾塞报告》提出前

【答案】A

【解析】《巴特勒法案》规定中等教育由文法、技术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工党主张设立综合中学取代三类中学并存的状况,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此后断断续续开展了综合中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