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反思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田敏婷
摘要:“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之一,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斯纳(C·L·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性教学以其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以“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增强教师“道德感”为突破口的教育新理念,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中,强调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许多教师从中获益不少。但是,由于对理论的缺乏,以及受传统的影响,反思性教学尚停留在个人经验性的层面,许多教师不知如何进行科学反思,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索。
本文分四个部分(除前言及结束语)进行论述:一、反思性教学的涵义。从反思的内涵开始谈起,对反思性教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反思性教学概念的几种表述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理论依据及类型。反思最主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反思性教学是伴随着各领域的反思之风应运而生的,它是教师对教学合理性追求的结果,也是当代教育职业对教师的要求;反思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反思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反思性教学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许多教师从中获益不少。但是,由于对理论的缺乏,以及受传统的影响,反思性教学尚停留在个人经验性的层面,许多教师不知如何进行科学反思,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对反思性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索。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许多学校也将它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的一个突破口,对于反思性教学的可能性、必要性,的确已经得到合法、合情的承认与接受,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予以完美的结合。但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得到实践的检验,只是浮于表层,它必然面临尴尬的处境。反思性教学虽也被大家广为关注,普遍看好,许多校长和教师寄于厚望,希望改变课堂面貌,进而改变学校面貌,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显得迷茫。下面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结合一些有效实践,来谈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四、反思性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理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能力与态度是反思性教学得以达成的逻辑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语文教学 探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