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06教育专业综合之心理学基础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

【答案】情绪(emotion )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反应等复杂成分。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依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是能满足己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肯定的情绪; 相反,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否定的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小仅大脑皮层,而且大脑皮层以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系统等部位也起着特定的作用。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是喜、怒、哀、惧。具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2.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与亲人分开后,婴儿非常不安、悲伤,竭力想回到亲人身边,有大哭、四肢乱动等动作。

(2)失望阶段。婴儿感到无法招回亲人,反抗行为减少,表情迟钝,动作减少。

(3)超脱阶段。此时婴儿会接受别人的照料,能比较正常地活动,但当母亲或其他亲人来看他时又会表现出不安、哭闹。

3.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答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不对咨询者的行为做任何评价,但要真诚投入感情与其交流,给予来访者以积极的关注,使其能自由发掘他的全部概念和经验,从而形成一致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在他的自我理论中提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认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对爱,尊重,同情和关怀这一类情感的需要,称为积极关注的需要。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只有在个体做出社会赞许行为时,人们才会关注他,其关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关注被称为有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这种有条件关注使人们被迫否定自己对经验的体验而迎合他人的标准,造成自我和经验间的分歧,最终可能导致顺应不良。所以在他的心理治疗中,主张无条件的

积极关注。

4. 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specificity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在学习时进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主要分两种情况:

(1)背景依赖:提取时,外在背景和编码的情境相同较易提取。

(2)状态倚赖:编码和提取时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差异愈小,提取效果愈好,此时记忆将有部分依赖学习时的内在状态,称为状态依赖学习。

二、简答题

5. 试述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问题解决策略。

【答案】(1)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①提出问题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主要依赖于主体的三个条件,即主体的活动积极性、求知欲和知识水平。

②分析问题

这个阶段的主要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和对问题进行整理。 ③提出假设

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一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提出假设。提出新的假设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假设的提出要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和前一阶段问题是否己经明确和正确理解相联系。明确了问题的性质,就有可能使思维过程有一定的方向,能把问题纳入一定的原则,按照这些原则来构思解决问题的办法。

④检验假设

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检验假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假设成立与否。如果经过证明假设是错误的,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重新提出假设。正确的新假设的提出有赖于对以前失败的原因是否有充分的了解。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①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当个体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客观事实或现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

②认知结构的限制

认知结构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力一面的心理反应。如果对问题能形成清楚明确的认知结构,就会使问题顺利解决,反之则不然。

③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④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⑤动机和情绪状态

人的动机可影响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无疑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在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如果没有恰当的动机,人们就不能进行活跃的思维或有始有终地坚持解决1个难题。情绪因素对问题解决也有明显的影响。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有时也会是消极的。

(3)问题解决策略

①算法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而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②启发法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一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性策略:

a. 手段一目的分析

所谓手段一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b. 逆向搜索

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c. 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6. 试述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主要的心理学学说及其代表人物。

【答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1)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