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思考题

1. 职位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每一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职位评价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确定企业内部各职位相对价值大小的过程。

职位评价的方法一般有四种:

(1)排序法

排序法最简单的一种职位评价方法,它是从总体上来判断各个职位价值的相对大小。具体操作时,一般可采用直接排序法、交替排序法和配对比较法(又称对偶排序法)来完成。

排序法的优点是简单,而且费用也比较低。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评价没有客观的尺度,缺乏标准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在职位较复杂的情况下,很难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部经理与销售部经理,哪一个职位的价值更高、更重要,并无精确的度量手段可用,因此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大; 此外,它虽然可以比较出各职位价值的相对高低,却无法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一般来说,排序法适合那些规模小、结构简单、职位较少的企业采用。

(2)归类法

归类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职位归人事先确定好的职位等级中的职位评价方法。

归类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当企业的职位数量比较多时,它比排序法要节省时间。虽然归类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克服了排序法的一此缺点,但是,由于实际上很难建立起通用的职位等级定义,特别是职位类型差异较大时,进行等级定义的难度会更大; 此外,与排序法一样,它也无法准确地衡量出各个职位之间的价值差距到底有多大,因此它仍然具有主观性比较强的缺点。

(3)要素比较法

要素比较法则是根据不同的报酬要素对职位进行多次排序。

要素比较法的操作,一般要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①确定报酬要素;

②选择典型职位;

③按照每一个报酬要素,对典型职位进行多次排序;

④确定每一典型职位各报酬要素的工资率,并且依此对典型职位再次进行排列;

⑤剔除不合理的典型职位;

⑥确定其他职位的薪酬水平。

要素比较法的优点是:

①准确客观,能够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由于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说明,有助于评价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比较容易向员工做出解释。

缺点是:

①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整个评价过程比较费时;

②每次评价都需要调查典型职位的薪酬水平,增加了评价的成本。

(4)要素计点法

要素计点法是在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种量化的职位评价方法,’已是根据各个职位在报酬要素上的得分来确定‘言们价值的相对大小的。我们以合益职位评价系统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要素计点法进行职位评价。

①确定报酬要素。

②将每一报酬要素内的子要素进行组合,并对该组合划分等级和赋子分数,形成了分别用来评价技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职位职责的三张评价表。

③赋值。

④合益职位评价体系认为,每一职位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即有“职位状态构成”,这个形状主要取决十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与职位职责的影响的权重大小。要素计点法的优点体现在:它是一种量化的方法,可以对不同性质的职位进行横向比较,评价的结果更准确,也更容易让员工接受; 可以衡量出价值大小的差距,更有利于进行基本薪酬的设计。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尺度的设计比较麻烦,操作起来也比较费时; 而且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要素指标的选择、权重和点数的分配也会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2. 薪酬管理的基本决策有哪些?

【答案】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了确保薪酬体系达到日标,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重要的决策,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决策: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构成、薪酬结构。

(1)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是指企业以什么为基础来确定薪酬。目前常见的薪酬体系有两种:

①职位薪酬体系

职位薪酬体系是指根据对每一职位价值的评价来确定其基本薪酬,是以“职位”为中心的薪酬体系。职位薪酬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对“职位”而不对“人”,主要考虑职位的价值大小,不考虑个人技能与业绩水平的影响。

②能力薪酬体系。

能力薪酬体系则是指根据对每一员工能力(或者技能、胜任特征)的评价来确定其基本薪酬,是以“人”为中心的薪酬体系。具体的形式可能因评价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评价的是员工技能,就称为技能薪酬体系; 如果评价的是员工胜任特征,就称为胜任特征薪酬体系。

(2)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指企业内部各职位、各部门以及企业整体平均薪酬的高低状况,它反映了企业所支付薪酬的外部竞争性与薪酬成本。企业所定的薪酬水平越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企业下作,但是其成本相对来说也就会越高。

(3)薪酬构成

①薪酬构成是指在员工和企业总体的薪酬中,不同类型薪酬的组合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与间接薪酬都是经济性支出,但这三种薪酬的作用_又不完全相同。

②基本薪酬在吸引、保留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在激励人员方面效果一般; 可变薪酬在吸引、激励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而在保留人员方面效果中等; 间接薪酬在保留人员方面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吸引、激励人员方面效果一般。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三种薪酬在员工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

③根据这三者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高弹性薪酬模式; 高稳定薪酬模式; 调和型薪酬模式。

(4)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指企业内部的薪酬等级数量、每一等级的变动范围及不同薪酬等级之间的关系等。薪酬结构反映了企业内部各个职位之间薪酬的区别,对于员工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薪酬管理中,会根据员工的职位(或者能力)确定员工的薪酬等级,这一等级确定后,员工的薪酬也就基本确定了。薪酬结构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薪酬,以及今后员工薪酬变动的可能性与区间。

3. 解释期望理论,并分析它在实践中有何作用。

【答案】(1)期望理论

①激励力的内涵

弗洛姆认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即:激励力(motivation )=效价(valued X 期望值(expectance ),即M==V*E

A 激励力,表示人们受到激励的程度。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行动所产生结果的主观评价。期望值,是指人们对某一行动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效价取值范围是「-1, +1]。对个人而言,结果越重要,效价值接近++1; 如果无关紧要,则接近0; 如果结果是个人不愿意出现而尽力避免的,效价值就接近-1。期望值的取值范围是0~10。

②个体动力的来源

只有当效价与期望值都较高时,才会产生比较强的激励力。个体是否会有动力,取决于三个关系:

a. 个人努力和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

b. 个人绩效和组织奖励之间的关系;

c. 组织奖励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关系的减弱,都会影响整个激励的效果。如图所示。

图 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

(2)期望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意义

a. 要激励员工,就必须改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