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2.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涂尔干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涂尔十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讨论了甲种自杀类型。第一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第二是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三是失范性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涂尔十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3.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4.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日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日在总人日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日比重上升、农村人日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5.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6. 次级群体

【答案】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7.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8.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二、简答题

9. 韦伯对于科层制特点的分析。

【答案】(1)科层制的特点

第一,明确的分工; 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 第只,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第五,量才用人; 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2)韦伯对其特点的分析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当代管理形式当中最纯粹、严谨、和稳固的管理形式。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十扰的组织管理形式,简直就像一架由人组成但并无人情味的、运转良好的机器,人只是这架机器上一个个性能良好的齿轮。技术统治和专家治理是科层制走向完善的表现。

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是服务于一定利益和目的的。比如,议会及政党领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就是这方面的例证。韦伯认识到,现实中不可忽视议会和政党的作用,他还注意到个别领袖人物的实际作用。在他看来,某种社会精英人物(领袖人物)往往能够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获得民众心理上的感召效应,被民众推举为首脑人物,从而影响国家政治。在这里,韦伯把现实有效的政体形式视为某种代议制。现实的统治似乎包含有科层制与个人魅力型两个方面的因素。

10.请结合社会学理论解释“远亲不如近邻”包含的道理。

【答案】这一问题可以从齐美尔关于社会互动的距离的理论得到解释:

(1)在齐美尔看来,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和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2)他在《货币哲学》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

①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于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

②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11.符号互动论中芝加哥学派与艾奥瓦学派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答案】符号互动论在当代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他们在不同方向上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这两派分歧的主要领域涉及关于个体的本质、互动的本质、社会组织的本质等方面的假设,也涉及对社会研究方法、方法论以及社会学理论的本质等方面的不同看法。

(1)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认为,个体具有潜在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互动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组织也是不固定的; 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主张用观察性、纪实性和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可使用生活史、自传、日记、信件等作为研究材料来阐释互动过程的独特性。

(2)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

艾奥瓦学派倾向于把个体的人格及社会组织看作是结构化、稳定性的,互动也受到这些结构性因素的规制; 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提倡用结构化的测量工具如问卷或量表来测量社会互动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