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2.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3.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4. 部首

【答案】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 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

5.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6.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7.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二、简答题

8. “对老板的意见”有歧义吗? 为什么?

【答案】有歧义。这是由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划分不同而引起歧义。

(1)

短语整体为定中结构,句义为:“对老板有意见”。

(2)

短语整体为介宾结构,可理解为:“对由老板提出来的意见”

9. “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台上摆着酒席”三个结构的语法意义相同吗? 请运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加以分析。

【答案】(1)三句话语法意义一致

三句话语法结构的格式都相同,但语义特征不同。语法范畴中的语义特征指的是某一关键字所特带有的特征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中的语义特征。

(2)用变换分析法对题干中的三个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①可以将“台上坐着主席团”变换为“主席团坐在台上”,而“台上唱着戏”这样变换不成立。将“台上唱着戏”变换为“台上正在唱戏”,而“台上坐着主席团”这样变换不成立。“台上摆着酒席”既可以变换为“酒席摆在台上”,又可以变成“台上正在摆酒席”。

②由此可以得出“动词+着”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a. “坐”:表示静止状态的持续;

b. “唱”:表示动态的动作或行为;

c. “摆”:既可以表示静止状态持续又可以表示动态动作和行为。

10.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A 组

例①与例②相比,加入了“渐渐”,“渐次”等时间状语,体现了时间推移的过程,化静为动,描绘了黄昏时分随着日落景色细微的变化,流露出静谧祥和的氛围。例②表达更简洁直接,相对于例①的时间推移,着重于客观环境的陈述,冷静的笔触引起读者对之后叙事的紧张和期待感。

B 组

例②对“老黄风”使用了“扬天揭地”这一定语,用词通俗,表述夸张,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风的猛烈,为下文烘托了强烈的感情表达基调,也为文字注入了浓郁的形象色彩和地方气息。

11.念下列各字,体会声调的高低升降,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调值和调类。

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 齐心协力 建设祖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