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625中外新闻史和新闻传播理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严复

【答案】严复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赴英国留学海军,回国后任海军教学工作。甲午海战后,作为海军成员的严复感到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了“开民智”、“厚民力’,、“明民德”的主张。这些文章发表在”公车上书“之前,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1897年,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友人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国闻报》成为了当时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基地,一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口报。严复认为办报的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他在《国闻报》上翻译并发表了《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且很少与康、梁交往,故戊戌政变后未被追究。之后他潜心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2. 羊枣

【答案】羊枣原名杨潮,是我国的著名记者、军事评论家和国际问题专家。1933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作,积极支持并协助出版《每日译报》、《译报周刊》、《导报》并为这些报刊撰写社论、专论。1939年流亡香港,任《星岛日报》军事记者,开始用“羊枣”笔名为《世界知识》半月刊撰写国际政论文和军事评论,并任国际新闻社编委,在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附设的新闻学院授课。香港沦陷后转赴桂林、衡阳、福建永安等地从事新闻工作。1945年7月15日,因与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秘密联系,被国民党逮捕,1946年1月11日被秘密处死。其译、撰著作有《中国抗战与苏联》、《苏联的国防》、《战略论》、《太平洋的暴风雨》、《论太平洋大战》等。

3. 《中国女报》

【答案】《中国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女士创办的革命刊物。1907年1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秋瑾。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号召妇女既作女权运动的先锋,又作民族民主革命的斗十。该报仅出版了两期就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

4. 棱镜门事件

【答案】棱镜门事件是指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情报局泄密事件。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诸多秘密被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l 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一直在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5. 《华西都市报》

【答案】《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它首创“市民生活报”定位,制定“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方针,自创“敲门发行学,,,创立“区域组合城市”的新型城市报市场策略,以自身的成功模式影响、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6. 史量才之死

【答案】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他早年曾任《时报》主笔。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1927年,史量才买下《时事新报》,1929年又从美国人福开森手中购进《新闻报》大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海报业巨擎0“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政治态度发生很多转变,主持《申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申报》的改革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公开批评,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蒋介石亲自下令,派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7. 《红旗》周刊

【答案】《红旗》周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办,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红旗》从第40期起,被指定为“全国政治机关报’,,既指导实际斗争,又述评政治形势,而且面向全国。1930年与《上海报》合并,改出《红旗口报》。

8. 精确新闻学

【答案】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二、简答题

9. 试论述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基本格局及不同网站的特点。

【答案】近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整体形势呈现出生机勃勃、缤彩纷呈的一种景象。综合来讲,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基本格局为:

(1)以日报、杂志等为主的网络报纸。

以计算机联网方式迅速传递信息,使读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更新。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调阅速度较快,可随时看即时新闻。

(2)以通讯社为主的电子报刊

打破原印刷月刊在信息服务上受到的种种制约,不仅每天有新闻上网,而且可以向全球用户提供免费电子邮件传送新闻服务。可利用本社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及时、全面地反映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3)以广播、电视为主的网络媒体

可以随时收看或收听节目,打破原来电视、广播节目所不具备的那种选择性与收看、收听时的顺序性,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保存。

(4)传统媒体组建的网络媒体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主流新闻网站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正规化运营,新闻的更新不仅开始定时,而且更新频率明显加快,而且这些主流新闻网站己经普遍开始使用国际通用的网络运行状况的即时统计报道系统,对网站的运行情况进入监测和分析,精确了解受众状况。

10.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有盛名,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一一新闻通讯。因此种文体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讯’夕,故称“远生通讯”。黄远生的新闻通讯有如下特点:

(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黄远生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他的新闻通讯所报道的大都是重大政治新闻,或是人们欲知而不得知的内幕新闻。如:《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借款里面之秘密》、《政界小风潮零记》、《闷葫芦之政局》等。由于他是留学生,又曾在前清做过官,对当时政界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的采访活动非常活跃。他经常出入于政府要害部门,周旋于上层人物之间,访难访之新闻,取独家之报道。

(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黄远生在进行新闻通讯的写作上,对新闻背景、事件内幕的挖掘与分析,常入木三分。如袁世凯上台不久,就向英法等六国银行借款六亿元,以盐税作押,以监督中国财政为条件。黄远生写了《借款内脉之解剖》,把六国大借款放在整个世界列强角逐的背景下,用大量材料揭露英、法、德、俄、比、日六国幕后的交易活动以及对袁世凯政府的软硬兼施,最后得出结论:六国大借款反映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利益的争夺,关系到中国政权是否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