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6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实践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答案】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1)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2)社会政治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例如,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社会管理等,都属于这一类实践活动。
(3)科学文化实践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各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与文化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它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既包括自然科学的探索活动,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活动。科学文化实践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和社会政治实践不同的特点,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和社会调查等为手段,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科学文化活动是一个综合体,它既不仅仅是认识活动,也不全是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科学文化实践主要指那些具有客观行动和对事物起变革作用的科学文化活动。
(4)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物质生产实践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的作用。
2. 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工厂,而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
【答案】认为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就是自然的人化工厂,是正确的论断,但认为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则是错误的论断。
(1)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是自然的人化工厂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
(2)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卞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所以,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是自然的人化过程,但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不是人的认识活动,而是人的实践活动。
3.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①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一,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第二,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三,从真理的两重性来看,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两者的统一。就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有限事物的认识来说,它是相对的; 就真理在这种条件下,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真实情况来说,是绝对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第一,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第二,人类己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都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人们向绝对真理的接近,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4. 简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现实意义。
【答案】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为:
(1)人类社会依赖十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