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文学院843哲学综合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形态
【答案】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体,或者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其中作为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社会形态标志着社会结构的类型,即标志着“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历史就是这些阶段的依次更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决定性、统一性,同时,每个具体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建立何种社会形态又具有选择性,从而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
2. 自在世界
【答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
①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自然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的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答案】(1)含义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2)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 肯定和否定方面
【答案】(1)肯定方面的含义: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他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2)否定方面的含义: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3)二者之间的关系: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a.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b.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包含的。
c. 肯定和台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辨析题
5. 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这里的量不是算术意义上的多少,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
6.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有主观符合客观才能是真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思想,虽然对个别人有用,但它也不是真理,如果说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那就等于取消了真理观。
7. 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和本质之间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通常本质是直接的、正面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真像,有些本质间接的、歪曲的表现为现象,我们称之为假象。所以,无论是真像还是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错觉是人们的一种不正确的感觉或认识,是由于主观错误导致的,属于主观范畴。因此,假象与错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8. 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而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三、论述题
9. 试论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关系。
【答案】(1)系统论与矛盾论是相互补充的系统论全面揭示了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在系统论看来,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 系统的存在不仅依赖于要素的存在,而且依赖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正是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有机的统一体一一系统; 在系统与要素的矛盾运动中,由于要素之间的对抗和相互抵消,有时也会产生整体小于要素相加之和的情况,但一般说来,系统大于要素相加之和,而系统等于要素相加之和的情况,只有在纯机械的关系中才存在。
(2)矛盾论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从系统论观察和分析事物时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中不难发现,系统论不仅与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而且与辩证法的矛盾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矛盾概念是对各种事物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逻辑抽象,而系统本身便是矛盾,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等的对立统一关系。实际上,系统论与矛盾论是相互补充的。矛盾论以其对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理解,为系统论提供了哲学依据。系统论则把系统联系、结构一功能联系、控制联系等显现出来,给予这些关系以数学模型定量化的描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3)矛盾论与系统论又是相互区别的。矛盾论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世界的,它揭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和联系的内容,指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即事物“自己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是自己的动力”。而系统论揭示的只是事物联系的一种形式,即要素与要素、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的矛盾运动。
(4)我们不能把世界上的一切联系都归结为单一的系统联系,把世界上的一切矛盾都归结为单一的系统矛盾。所以,矛盾论与系统论属于不同的层次,二者之问属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我们不能以矛盾论来否定系统论,也不能用系统论来取代矛盾论。
10.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①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后,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