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804经济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
【答案】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
2.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3. 产业集群
【答案】产业集群最先山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到了2000年,波特对于产业集群的新界定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4. 主导产业
【答案】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 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5.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6. 特殊因子
【答案】特殊因子是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它可使相关工业企业选择特定
区位。
7. 新产业区
【答案】新产业区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以本地结网和根植性为特征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体。
8. 地方化(本土化)
【答案】地方化包括两层含义:
(1)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2)地方化也指从地方利益出发,利用全球化的有利一面,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 经济地域综合体
【答案】经济地域综合体看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经济意义在于,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 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有利于以它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
10.霍夫曼系数
【答案】霍夫曼系数是指霍夫曼使用了近20个国家的工业结构方面的时间序列资料,重点分析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二、简答题
11.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案】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对现实工业布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突出特点来说,主要有:
(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2)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3)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
已超越了原本的工业区位范畴,而发展成为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12.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答案】(1)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2)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3)区别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13.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答案】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1)消费市场状况
市场区域的大小、贫富和构成对零售业态选择和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人口规模及消费者收入是影响零售区位的两个重要因子。人口密度大的区域零售区位一般较多且规模相对较大; 在消费者收入高的市场区域,平均每个家庭消费量大,且消费档次也高。
(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消费者通常选择距离较短且交通便捷的零售点进行购买商品; 交通设施条件好的市场区域,消费者所需支付的空间费或时间费也会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以及商业的规模等级。
(3)零售业间的竞争
区位间的空间竞争属于同业种间的竞争有可能出现两种趋势,相互排斥趋于分散和在竞争中产生联合,在现实生活中,集聚趋势比分散趋势更明显。
(4)地价
交通的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是影响土地购买者支付土地价格的重要因子。对于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零售企业,最高地价区位是最佳选择,但必须支付高额地价,会造成成本增加。因此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才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
14.何谓点轴式空间结构?
【答案】点轴式空间结构有时也称为点轴系统,它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区域发展的初期,虽然出现了增长极,但是也还存在其他的点,这些点也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增长极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周围的点产生多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