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835经济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轻工业部门需求门槛较低,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则很高。由于不同经济活动的需求门槛存在差异,因而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尤其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市场影响力地域范围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商业经营类型与规模。市场地域范围较大的城市,具有较为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2. 公司组织的结构类型一般有几种,其空间特征是什么?

【答案】(1)公司组织的结构类型:

①功能部结构

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在该类公司内,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司的所有同类功能均集中于一个部门之内。

②产品部结构

产品部结构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公司管理相对较为分散化。每个分部具有自己的功能类管理人员。

③区域部结构

区域部结构即按照区域(生产设施区位或顾客区位)进行部门划分,即公司下属分部以区域为单位而与功能、产品无关。

④顾客部结构

顾客部结构根据其顾客类别进行分部划分,即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这此顾客的区位。

⑤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即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以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

(2)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①职能部结构的空间结构相对比较集中。

②产品部结构的空间结构分散,经营活动广。

③区域部结构的空间结构更加分散。

3. 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乘数作用、加速原理及其关系。

【答案】(1)乘数作用

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乘数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扩大投资物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于是就引起就业和社会上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又刺激消费的增加,因而就扩大了消费品的生产,这也会引起就业和收入的增加。

(2)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3)相互关系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

4. 简述汽车工业空间组织变化的特点,联系广州汽车工业发展。

【答案】汽车工业空间组织变化的特点,可分为五个阶段:

(1)初始分散生产阶段

在该阶段里,由于采用手工艺生产方式为主,零部件生产非标准化,汽车生产厂往往兼具组装和零部件生产的功能。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商也需要接近组装厂,以利于及时改进、修改零部件。这个时期汽车工业空间分布特征是在特定区域内的分散,而且组装与零部件制造结合在一起。

(2)大规模生产方式初期的高度集中阶段

该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和可互换性、生产过程的科学分解和操作低技能化以及流水线组装。同时,由于采用标准化生产,组装和零部件生产可以彻底分离,使组装厂的区位选择有了灵活性。在大规模生产方式采用的初期,汽车组装生产出现了短期的高度空间集中的特征。

(3)“核心—边缘”式分散阶段

由于汽车组装具有典型的市场区位倾向(零部件的体积小于整车),随着其他地区和海外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建立区域性及海外组装分厂成为采用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汽车生产商扩张的主要策略。

(4)网络化分散阶段

由于汽车需求减缓而生产能力过剩,特别是日本汽车进入世界市场的冲击,汽车工业的竞争不断加剧。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以及劳动力成本变成竞争的重要因素。伴随这一变化,汽车工业空间组织进入了新的分散化阶段,即网络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零部件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分散化。

(5)网络化聚集阶段

汽车工业生产的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大汽车生产国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它们在南美、东亚等地的大量投资。其中,尤为突出的特征是日本在北美和欧洲的投资设厂。

5. 试述产品周期理论、折中理论的基本内涵。

【答案】(1)产品周期论的基本内涵

由弗农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弗农将产品的发展分为二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①新产品阶段

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②成熟产品阶段,

长期生产成为可能。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

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折中理论的基本内涵

英国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按照邓宁的观点,这三种优势对于解释跨国投资均具有重要意义。

①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跨国投资企业应该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

②内部化优势

假若己经满足所有权优势条件,那么拥有以上优势的企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a. 比起把它们出售或租借给外国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

b. 这些利益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机构实现。这种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的优势,被称为内部化优势。

③区位优势假若已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么拥有这两项优势的企业必须从全球利益考虑,将这些优势的利用与国外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要素优势。

6. 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的理论观点。

【答案】泰勒将空间分为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四种尺度。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二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便引起一次组织变形。在跨越门槛中,公司活动空间(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