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8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社会生产力方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蒸汽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当今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也更多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明显地复杂化和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不断萎缩,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增强。国家资本所有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突出表现和具体载体。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特征;

b. 上层建筑更加完备和科学,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大大加强;

c. 政党政治日趋成熟,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

d. 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

②资本剥削和政治统治变得更加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从国内的阶级对立和斗争,演化为国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出现了分化。

a. 传统的无产阶级分化为现代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人阶级,出现了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

b. 资产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变化: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经理阶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垄断资本家的力量愈发强大; 中等企业主数量膨胀; 国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占突出位置。

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中最重要的现象是中间阶级的扩大。

(4)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联合国地位

的提高; 国际组织兴盛。

2. 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函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答案】(1)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有了新的发展,但每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发展却各有不同。

①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

②越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强调革新开放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理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 实行有集中的社会主义民主; 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越南共产党九大还系统阐述了胡志明思想,突出了这一思想在越南革新开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

③老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老挝在革新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这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老挝党认为老挝尚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 认为以后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认为老挝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老挝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逐步把自然、半自然的经济转变成商品经济,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在国家的指导和监督下有生产和流通的自由权,各种经济成分依照市场经济机制在国家管理下开展活动、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只有把商品经济建设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才能在人民民主制度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生产。

④朝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朝鲜的“主体思想”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1965年4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公开提出了“主体思想”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变化,“主体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主体思想”主要体现在:思想上树立主体、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这四项基本原则上。在“主体思想”的指导下,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金正日继承和发展了金日成创立的“主体思想”。金正日一方面把“主体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认为它已形成主体的思想、理论方法的完整的体系,并称之为金日成主义,金日成主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区别的独创的革命思想; 另一方面把“主体思想”看作朝鲜惟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究竟如何真正实现,还有待实践检验。

⑤古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古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理论、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并逐渐形成了

有自己特色的一些理论观点,主要有:认为如何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既不学苏东国家毁灭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做法,也反对照搬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效益就没有社会主义; 在所有制问题上,占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在分配机制上,占巴强调按劳取酬,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要求逐步减少平均分配财富的比例,但同时强调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福利体系的格局不会变。

总体而言,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根据各自国家具体国情基础上不断完善,虽各有不同,但都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2)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巫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如今,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处于发展的低潮,社会实践提出大量的新问题需要研究。我们既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既要反对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的错误观点,又要反对教条式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这正是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函待解决的问题。

3.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答案】(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国家继续完成被战争中断的现代化、工业化事业,重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路。

b.20世纪20-40年代的苏联,整个社会都还是比较稳定的,多民族组成的党和国家也始终保持着统一。

总体上看,苏联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增强了实力。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

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1-1945年,苏联用四年时间和盟国一起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在国际上,苏联联合美、英、中等国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国内,宣传动员并且组织军民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法西斯军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打击,终获全胜。

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场决定人类走向进步还是倒退的殊死搏斗。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作为世界两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亚洲的推进,在东欧、东亚出现了十多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随即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

①政治方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