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1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其典型的特征是存在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其中,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得
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
2. 适应性预期
【答案】(1)适应性预期指各个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在t-1时期所做的对; 时期价格水平的适应性预期定义为
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λ为调整系数,其中,为预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调整的幅度。 e 。可见,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
(2)“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3)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二、简答题
3.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提出了哪些政策主张?
【答案】货币主义者提出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私人投资会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非生产性投资代替了生产性投资,过度的政府支出还会引
发通货膨胀。
(2)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坚持经济政策具有滞后性,因此相机抉择的政策反而会引发或加剧经济的波动。
(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控制指标。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制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这样的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
4.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
,新增加的货币需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 曲线不变)
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在IS-LM 模型上,这个过程表现为在LM 曲线不变的条件下,IS 曲线向右上力一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
(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 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 曲线不变条件下,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三、计算题
5. 某一经济社会生产六种产品,它们在1998年和2001年的产量、价格如下:
求:(1)1998年和2001年的名义GNP 。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
2001年价格比1998年价格上涨了多少?2001年相对1998(3)计算2001年的GNP 折算指数,
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答案】(1)1998年的名义GNP 为:
1.5×25+7.5×50+6×40+5×30+2×60
=37.5+375+240+150+120
=922.5(美元)
2001年的名义GNP 为:
1.68×30+8.35×60+7.2×50+5.5×35+2.5×70
=50.4+501+360+192.5+175
=1278.9(美元)
(2)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实际GNP 为:
1.5×30+7.5×60+6×50+5×35+2×70
=45+450+300+175+140
=111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2001年的GNP 折算指数为: GDP 折算(平减)指数=
可见,物价水平上涨了15%,即2001年相对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5%。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