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九叶派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

【答案】穆旦。

【解析】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他在四十年代写有不少诗作,后结为《穆旦诗集》,另有诗作收入《九叶集》《旗》。

2. 学衡派因创办____杂志而得名。

【答案】《学衡》

【解析】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标志着学衡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毖、胡先骕。

3. 《现代评论》是____派作家的重要刊物。

【答案】现代评论

【解析】现代评论派因1924年创办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王世杰、陈西澄、高一涵、陈衡哲、陈翰笙、胡道、唐有壬、丁西林、马宗融、凌叔华、杨振声、李四光等,大多曾留学欧美,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熏陶。其中一些人标榜自由主义,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文艺上否定功利主义,提倡唯美主义艺术。

4.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开篇便提及“书名的来历”,称,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____”。

【答案】气不死

【解析】《李有才板话》是1943年赵树理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描写了抗日时期在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斗争中,农民和地主之间复杂尖锐的斗争。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开篇第一句:“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

5. 诗人李金发在国内出版的二部诗集《微雨》、____与____受到了法国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的影响,革新了新诗写作的观念与技巧。四十年代初,____的问世,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全面成熟。

【答案】《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 《十四行集》

【解析】李金发在1925-1927年间,连续出版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三部诗集,在中国新诗坛上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过来,并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引起了

文坛的注目,被称为“诗怪”。冯至的《十四行集》由27首诗组成,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

6. 初期象征诗派,____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答案】穆木天

【解析】穆木天是早期象征派诗人,他在1926年发表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的概念,他坚持“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要求创作“纯粹的诗歌”。

7. 表现湖南闭塞农村生活的小说《怂恿》的作者是____。

【答案】彭家煌

【解析】彭家煌的小说《怂恿》通过展示乡村宗族间最为常态的矛盾,着力批判封建传统思想和文化,体现作者呼唤国民改造的人文关怀。小说采取传统结构、运用洞庭乡语,形成轻松活泼而又凝重隽永的风格,平淡中见厚重,是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优秀之作。

8. 1931年4月,巴金的长篇小说《家》连载于上海《时报》4月18日至1932年5月22日,发表时题名为《____》,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答案】激流

【解析】《家》是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家》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

二、论述题

9. 讨论茅盾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贡献。

【答案】当中国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渐为现代化生产、商业所代替的时候,这巨大而复杂的生活内容,就提供了文学形式相应改变的可能性。茅盾的贡献之一便是适应了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作了新的拓展,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和人的心灵深广度的可能性。茅盾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以及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

(2)注重表现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

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对于茅盾的文艺观念来说,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件、客观环境造成了人,所以,他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作为一个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的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茅盾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对于进入他的艺术视野的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保持着持久的热情与关注,这些人物在他的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形成了形象系列,各自构成犷某一类型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

(3)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茅盾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作品通常规模不大,人物不多,故事情节不太曲折,矛盾冲突也不复杂,大抵有一个中心人物,配上少量陪衬人物,借助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发展而组成全篇。

(4)注重对社会历史和人物的心理剖析

在小说艺术表现上,茅盾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在他的艺术创造中,不仅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同时,他又十分注意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段,加以综合地运用,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茅盾的创作实践提高了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这一切可以看到革命小说家茅盾不拘一格的阔大风格以及其艺术造诣上的丰富多样。茅盾以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成就,对现当代长篇小说体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谈谈赵树理及其“山药蛋派”创作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局限。

【答案】“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部分艺术风格、审美追求相互接近的山西作家所构成的一个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文学流派。除赵树理外,主要成员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其代表性的小说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赵树理)、《我的第个上级》(马烽)、《宋老大进城》(西戎)、《奇异的离婚故事》〔孙谦)、《七月的庙会》(胡正)等。

(1)历史贡献

赵树理小说出现的文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间文艺赵树理的创作主要从民问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问文艺,提升民问文艺的品位,使民间文艺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具有明显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特色。这为中国新文学继承传统文学特别是继承和弘扬民间文艺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一方面他创造性地利用民间文艺样式,创造了新文学的新品种“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