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系统架构师题库>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结构化软件系统建模
博学公司拟开发一个商业情报处理系统,使公司能够及时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项目组 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为了更好地对情报数据处理流程及其与外部角色的关联进行建模,项目组成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设计 思路:
①小张提出先构建系统流程图(System Flowcharts),以便更精确地反映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②小李提出先构建系统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s),来展现系统的处理过程和定义业务功能边界,并给出了情报分类子系统的0层和1层数据流图,后者如图12-1所示。
项目组经讨论确定以数据流图作为本阶段的建模手段。工程师老王详细说明了流程图和数据流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出了图12-1所示的数据流图中存在的错误。

以下对小型机的理解,正确的是()。 ["小型机相对于大型机而言,管理较简单,一般采用RISCCPU","小型机相对于大型机而言,成本较低,一般采用CISCCPU","小型机相对于微机而言,管理较复杂,一般采用CISCCPU","小型机相对于微机而言,各项性能优良,一般采用RISCCPU"] 计算机系统中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保存在()中。 ["主板上的ROM","DRAM","主板上的RAM","CD-ROM"] 阅读以下信息系统可靠性问题的说明,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软件公司开发一项基于数据流的软件,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处理和加工,生成需要的输出数据。需求方对该系统的软件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系统能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该公司将该系统设计交给王工负责。王工给出该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如图20-5所示。王工解释:只要各个模块的可靠度足够高,失效率足够低,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有保证的。 李工对王工的方案提出了异议。李工认为王工的说法有两个问题:第一,即使每个模块的可靠度足够高,但是整个软件系统模块之间全部采用串联,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度明显下降。假设各个模块的可靠度均为0.99,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度为0.994≈0.96:第二,软件系统模块全部采用串联结构时,一旦某个模块失效,则意味着整个软件系统失效。 李工认为,应该在软件系统中采用冗余技术中的动态冗余或者软件容错的N版本程序设计技术,对容易失效或者非常重要的模块进行冗余设计,将模块之间的串联结构部分变为并联结构,来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李工给出了采用动态冗余技术后的软件系统模块示意图,如图20-6所示。 刘工建议,李工方案中M1和M4模块没有采用容错设计,但是M1和M4发生故障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可以在M1和M4模块设计上采用检错技术,在软件出现故障后能及时发现并报警,提醒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注:假设各个模块的可靠度均为0.99。 一个好的领导的标志包括:() ["A、平易近,友善待人;","B、任何时候都能了解班组所处的状态;","C、事无巨细,事必躬亲;","D、了解班组的所有情况。"] 阅读以下信息系统可靠性问题的说明,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软件公司开发一项基于数据流的软件,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处理和加工,生成需要的输出数据。需求方对该系统的软件可靠性要求很高,要求系统能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该公司将该系统设计交给王工负责。王工给出该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如图20-5所示。王工解释:只要各个模块的可靠度足够高,失效率足够低,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有保证的。 李工对王工的方案提出了异议。李工认为王工的说法有两个问题:第一,即使每个模块的可靠度足够高,但是整个软件系统模块之间全部采用串联,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度明显下降。假设各个模块的可靠度均为0.99,则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度为0.994≈0.96:第二,软件系统模块全部采用串联结构时,一旦某个模块失效,则意味着整个软件系统失效。 李工认为,应该在软件系统中采用冗余技术中的动态冗余或者软件容错的N版本程序设计技术,对容易失效或者非常重要的模块进行冗余设计,将模块之间的串联结构部分变为并联结构,来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李工给出了采用动态冗余技术后的软件系统模块示意图,如图20-6所示。 刘工建议,李工方案中M1和M4模块没有采用容错设计,但是M1和M4发生故障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可以在M1和M4模块设计上采用检错技术,在软件出现故障后能及时发现并报警,提醒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注:假设各个模块的可靠度均为0.99。

结构化软件系统建模
博学公司拟开发一个商业情报处理系统,使公司能够及时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项目组 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为了更好地对情报数据处理流程及其与外部角色的关联进行建模,项目组成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设计 思路:
①小张提出先构建系统流程图(System Flowcharts),以便更精确地反映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②小李提出先构建系统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s),来展现系统的处理过程和定义业务功能边界,并给出了情报分类子系统的0层和1层数据流图,后者如图12-1所示。
项目组经讨论确定以数据流图作为本阶段的建模手段。工程师老王详细说明了流程图和数据流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出了图12-1所示的数据流图中存在的错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问题1主要考查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图的区别。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部件的信息流程,而不是表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
数据流图就是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数据流图和流程图的区别主要表现于:数据流图用于系统的逻辑建模,而流程图用于物理建模。数据流图展现的是全局处理过程,而流程图往往是局部的处理过程。流程图是顺序执行的处理过程,即一个时间点,通常是处理一项事务,而数据流图的处理过程是并行的,多个处理流程同时进行。数据流图展现的是系统数据流,而流程图展现的是系统控制流。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