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703法理学之经济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预算执行
【答案】预算执行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其他预算主体组织一预算收入和划拨预算支出的活动,是将经过批准的预算付诸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我国,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2. 回扣与折扣
【答案】(1)回扣,是指在商品销售中,卖方除明确标价应支付价款外,账外暗中向买方退还钱财或给予买方其他报偿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的行为。而折扣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帐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
(2)二者的区别
①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帐外暗中”与“明示和如实入帐”。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明示并如实入帐”即为折扣; “帐外暗中”即为回扣。
②法律的态度不同。折扣是企业正常的商业促销行为,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回扣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贿赂行为,法律严格禁止。
③当事人上的差别。折扣发生在购销双方当事人之间,只能给交易对方当事人,而不能给其经办人员; 回扣既可能给交易对方当事人,落入单位小金库,也可能给对方单位的主管人员或者经办人员,落入其个人腰包。
(3)二者的联系
回扣与折扣都是卖方用价格上的优惠办法,来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3. 经济法的制定与经济立法
【答案】(1)经济法的制定是指狭义的经济立法,即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的创制活动,与民事立法、行政立法、刑事立法等相并列。具体是指,在经济法范畴之内有权机关起草、审议、通过或否决、批准、颁行、修改、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就有关经济法的适用作出司法解释或提出指导意见的活动。
(2)经济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进行理解的,只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为广义的经济立法。“经济立法”也被用来专指狭义上的“经济法的制定”。
4.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
【答案】信息披露,是指为股份发行人在发行市场、交易市场依法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投资者报告自身经营、资产以及财务等状况而设置的一种制度。信息披露是发行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一项基本性、本源性制度,现代证券法以及证券市场的监管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5. 风险准备金
【答案】风险准各金,是指期货交易所会员在入会时一次性交付并存入交易所账户,在退会时一次性清退的风险基金。会员和客户在期货交易中违约的,应先以该会员或客户的保证金承担责任; 保证金不足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应当以风险准各金和自有资金代为承担违约责任,并由此取得对该会员或该客户的相应追偿权。期货交易所应当按照手续费收入的2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必须单独核算,专户存储。
6. 商业银行
【答案】《商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第一,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其设立依据是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不同于普通企业; 第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经营; 第三,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
二、简答题
7. 金融法的性质和地位如何?
【答案】(1)金融法的性质
金融法具有公私交融的性质。
①金融是商品生产、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本质和基础属于商品关系和“私”的范畴。
②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国家直接介入保障和管理的要求,如发行货币、监管等,政府也可能成为金融关系的当事人,加之金融愈益作为非直接经济领域里种种社会关系的媒介,金融法在性质上便跨越了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其他社会法等多种法的部门。
(2)金融法的地位金融法,是指调整金融活动本身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的法律。金融法主要包含中央银行法及金融调控监管法,涉及国家金融体制的监管与国家金融安全,是经济法中的重要内容。
8. 简述政府采购制度有哪些作用?
【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最大的消费者,其采购支出的数额十分巨大,作为财政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国纷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因为该制度具有以下作用:
(1)它能够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它同相关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配合,能够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总量的平衡,能够保护民族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能够通过存货吞吐来弥补市场缺陷,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促进充分就业和环境保护。
(3)它能够加强财政监督,促进反腐倡廉。
9. 结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产业理论分析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
【答案】结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对产业结构长期政策进行规定
政府要根据产业发展的演变规律,特别是现阶段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提出较长一段时期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例如,《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中规定,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是: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2)对战略产业加以保护和促进
这里的战略产业,是指具有较高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产业。战略产业一般包括新兴产业,即那些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阳型产业; 成长产业,即那些由于技术革新而取得飞跃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传统产业; 出口产业,即那些己经具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出口型产业。对于战略产业的有关保护措施主要有:限制所保护的同类国外产品的进口,限制国外私人直接投资等。扶植的政策形式也较多,主要有财政投资、倾斜金融、倾斜税收以及行政干预等。
(3)对基础产业加以巩固和促进
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提供基础性必需品(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产业部门。基础产业与战略产业不同,后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龙头作用,可以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前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其本身往往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政府政策应体现对基础产业的巩固和促进,以协调整个产业结构的和谐发展。
(4)对衰退产业加以调整和援助
衰退产业也就是不景气产业,政府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主要包括限制进口、财政补贴、减兔税等。例如,日本针对战后出现的衰退产业(包括煤炭业、纺织业、造船业、有色金属业、石油化工业等)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法律,对这些产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衰退产业及时地进行援助和调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宏观上看这种调整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动乱; 其次,这种调整有利于经济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