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经外科专业理论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性,41岁,“开颅去骨瓣切除脑内血肿10天,发热3天”。10天前因闭合性脑挫伤、脑内血肿在全麻下去骨瓣+清除血肿,术腔外引流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近3天发热,最高体温39℃。查体:体温38.5℃,血压平稳,呼吸28次/分,心率116次/分,GCS5分,额颞骨窗张力高,颅内压监护示ICP19~22mmHg(1mmHg=0.133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部略强直,双肺呼吸音清,巴宾斯基征(±)。血白细胞计数为11.0×109/L,中性粒细胞0.89;两次腰椎穿刺脑脊液显示白细胞数为50×106/L和100×106/L,多核为主,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22mmol/L,蛋白定量含量>450mg/L。

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 . 脑外伤、开颅手术加外引流病史
B . 血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C . 发热、心率快及颈强直病史
D . 两次脑脊液细胞检查均显示白细胞增多,多核为主,糖含量下降,蛋白含量上升
E . GCS5分,双瞳孔等大等圆

折旧 患者男性,39岁,已婚,因“头痛伴进行性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慢性头痛,有恶心,不伴呕吐,间断发热。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且持续发热,颅脑CT未显示颅内和鞍区占位,但显示脑室变狭小,颅脑X线片显示指压痕。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双眼底水肿,神经病理征(-)。既往史:无外伤,无结核等慢性疾病史,无不洁性交史。无家族性疾病史。 提示:腰椎穿刺脑脊液培养确定新型隐球菌生长,药物敏感试验示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Fu和卡泊芬净等敏感;培养未发现厌氧菌及其他微生物,抗酸染色阴性,颅内压增高达900mmHg(1mmHg=0.133kPa),白细胞数80×109/L,蛋白含量0.45g/L(升高),葡萄糖含量2.5mmol/L(下降);血常规:白细胞数8.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73(略升高)。结合该病例,叙述正确的有() 氟康唑规范治疗。 对症脱水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间断腰椎穿刺,检测压力的同时释放脑脊液并降低颅内压。 适当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开颅去骨瓣。 支持治疗,营养神经。 患者女性,50岁,因“低热、纳差半年,间断头痛、恶心,伴呕吐10天”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6.5×109/L,中性粒细胞0.35,低于正常。颅脑CT示可疑右侧颞顶叶低密度灶。病史提示患者父亲于2年前罹患开放性肺结核,病故于本市传染病医院。无咳嗽、咳痰及胸闷史。 提示:强化颅脑CT显示脑基底池、侧裂脑脊液密度略增高,局部有点片状强化;右侧颞顶叶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匀,间杂钙化的高密度灶。低密度灶包膜有环状强化,邻近脑组织有低密度水肿表现。MRI强化则显示在脑基底池、侧裂脑池出现长T1、长T2信号,局部结构紊乱;右侧颞顶叶长T1、长T2类圆形病灶,边缘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水肿明显。MRS未见到典型结核改变。此时的诊疗应选择() 对症脱水治疗,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早期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可予以泼尼松40mg/d口服。 谨慎选择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抗酸染色进一步确定结核感染。 早期静脉应用异烟肼600~900mg/d。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如水肿短期内无减轻,颅内占位扩大致中线移位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显著,积极准备手术切除。 可提示中枢性化脓性感染的指标是() 有导致颅内感染的病史。 体温≥38℃或≤36℃。 明确的脑膜刺激征、相关颅内压增高症状。 强化CT或MRI显示广泛或局灶的脑膜增强、条索状影。 血白细胞数高且脑脊液白细胞总数>500×106/L,细菌涂片阳性发现,脑脊液细菌学培养阳性。 属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的是() 分流系统阻塞。 感染。 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 裂隙脑室综合征。 脑脊液肚脐漏。


患者男性,41岁,“开颅去骨瓣切除脑内血肿10天,发热3天”。10天前因闭合性脑挫伤、脑内血肿在全麻下去骨瓣+清除血肿,术腔外引流24小时后拔除引流管,近3天发热,最高体温39℃。查体:体温38.5℃,血压平稳,呼吸28次/分,心率116次/分,GCS5分,额颞骨窗张力高,颅内压监护示ICP19~22mmHg(1mmHg=0.133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部略强直,双肺呼吸音清,巴宾斯基征(±)。血白细胞计数为11.0×109/L,中性粒细胞0.89;两次腰椎穿刺脑脊液显示白细胞数为50×106/L和100×106/L,多核为主,脑脊液葡萄糖含量<2.22mmol/L,蛋白定量含量>450mg/L。

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