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708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2.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3.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4. 曰、为、谓之

【答案】曰、为、谓之都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这几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其中,谓之是古代经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它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5.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6.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伐木》)

【答案】于:介词,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到”。

8.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答案】舅:丈夫的父亲。

9.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答案】隐:心里难过,可怜。

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答案】懿:深。

遵:循,顺着……走。

1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诸:“之于”的合音字。

1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

【答案】(1)鄙:边邑,用如动词。

(2)陪:增加(土地)。

13.君子引而不发。 .

【答案】引,拉弓。

14.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答案】或:代词,有人。

三、分析题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2)诸将皆莫言,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不务出此,而天下己集,乃谋畔逆。(《史记·淮阴侯列传》)

(4)孤不自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5)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6)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7)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辞下》)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陶潜《饮酒》)

【答案】(1)藉:通假字,“籍”通“借”,暂时把自己的财物给别人使用。

(2)详:通假字,“详”通“佯”,假装。

(3)畔:通假字,“畔”通“叛”,反叛。

(4)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张。

(5)垂:通假字,“垂”通“陲”,边陲,边疆。

(6)贾:古今字,“贾”后写作“价”。价格。

(7)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展。

(8)辨:通假字,“辨”通“辩”,辩解,申辩。

16.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答案】(1)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之:代词。等于说“我”。

(3)或:无定代词,指代人。可以译为“有人”。

(4)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可译为“并且”。

(5)矣:句首语气词。

(6)微:假如没有。

四、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