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47文学基础(A)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元杂剧《倩女离魂》是杂剧作家_____的代表作。

【答案】郑光祖

【解析】《倩女离魂》是元朝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故事的雏形则更为久远,是在唐人传奇《离魂记》的基础上,由元代杂剧家郑光祖改变创作而成的。

2. 所谓____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答案】边塞诗

【解析】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边塞诗源远流长,但其繁荣却在唐代,以盛唐为最。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诗人。

3. 李清照提出“____”的词创作主张。

【答案】词别是一家

【解析】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鲜明地表达了词作应“协音律,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观点。

4.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刘”分别指钱起和____。

【答案】刘长卿

【解析】大历十才子中,钱起被公认为是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5. 被王国维称赞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词作是纳兰性德写的《_____》。

【答案】纳兰词

【解析】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其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己”。

二、名词解释

6. 《修竹篇序》

【答案】《修竹篇序》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对东方此《咏孤桐篇》的评论。它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

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倩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风骨朗健的佳作。遂挥毫写下《修竹篇序》寄赠予东方虬,是唐初文学理论的代表作。

7. 元白

【答案】元白是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称。二人为好友,文学观点相近,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皆擅歌行、排律,诗风平易浅切,通俗流丽,于中唐诗坛影响甚大,但后世褒贬不一。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棋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8. 文章四友

【答案】文章四友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的合称。“四友”诗风不一,然都是五律形成的指动者。杜审言的诗歌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可取。苏味道、李峤早有并称之誉。崔融、杜审言写过一些有生活实感的诗作,杜诗为佳,其五言诗格律谨严,己备近体条件,并加长了篇幅,使五言排律渐具规模。

9.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埠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上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10.豪放派

【答案】豪放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蹲厉,充满豪情。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三、简答题

11.《古诗十九首》是什么时候作品,收入何书? 大致内容是什么? 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具体写的什么?

【答案】(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是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2)主要内容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

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3)《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①本诗的主人公和其丈夫感情很深,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远远分开,难以会面。她既担心丈夫在外地发生变化,又忧虑自己年华会很快消逝。但是当种种忧愁感伤都无法排遣时,她却努力把这一切抛开,深情祝愿游子在外多加保重。因而主人公的多情温柔和善良形象,是很能感人的。

②诗歌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行行重行行》一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以及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12.简述《桃花扇》的作者、产生时代和主要内容。

【答案】(1)《桃花扇》的作者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

孔尚任,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塘、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一四代孙。他与当世文人、遗老冒襄、孙枝蔚、宗元鼎、叶燮、汪碗、吴绮、邓汉仅、石涛等交游,颇熟谙明清易代之际掌故,以侯方域、李香君事谱《桃花扇》传奇,誉满天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作《长生殿》的洪异并称为“南洪北孔”。

(2)《桃花扇》产生时代

《桃花扇》的创作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 朝臣卖官瞥爵,搜刮钱财; 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土朝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