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大学管理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财务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egreeof Operation Leverage
【答案】Degreeof Operation Leverage即“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计算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余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影响企业营业杠杆程度,或者说影响企业营业杠杆利益和营业成本的因素,除了固定成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主要有:(1)产品供求的变动;(2)产品售价的变动;(3)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4)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
式
2. 联合杠杆
【答案】联合杠杆亦称总杠杆,是指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两者最终都影响到企业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因此,联合杠杆综合了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影响作用。一个企业同时利用营业杠杆和财务杠杆,这种影响作用会更大。
联合杠杆系数亦称总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营业总额(或营业总量)变动率的倍数。它是营业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
3. 破产债权
【答案】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成立的,对破产人发生的,依法在规定的申报期内申报确认,并且只能通过破产程序由破产财产众得到公平清偿的债权。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放弃优先受偿权利的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为破产债权。”
4. 融资优序理论
【答案】融资优序理论认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从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来判断企业的市场价值。通常,经理在股票价格被低估时不愿意为投资项目筹措资本而发行股票,而仅在股票价格被高估时才发行股票。因而,股票融资会被投资者视为企业经营不良的信号,投资者不愿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从而低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了避免股票定价过低的损失,企业的融资顺序应为:内部融资〉举债融资〉股票融资。
中:D0L —一经营杠杆系数
;
二、简答题
5. 我国股份制企业和非股份制企业在税后利润分配顺序上有何差异?
【答案】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配顺序如下:抵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及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超过5年)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优先股利、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普通股东分配股利、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股份合作制企业税后利润应按顺序分配。一是弥补企业上年度亏损;二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是提取公益金;四是支付优先股股利;五是提取任意
盈余公积金;六是支付普通股股利。企业上年度应分未分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出资者分配。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非股份制企业税后可供分配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顺序分配:
(1)承担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50%时不再提取;(4)提取公益金;(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可以纳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6. 分析说明MM 定律。
【答案】MM 定律是由美国著名财务学家Modigliani 和Miller 共同提出的理论,MM 理论指出:由于企业价值只取决于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MM 定律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致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对股东最有利。MM 定律可以分为有税条件下的MM 定律和无税条件下的MM 定律。
(1)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1, 即资产价值的维持和创立与其筹资来源的性质无关,其实质内容是强调企业价值是由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实际资产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决定的。
(2)在无税条件下的MM 定理2,即股东所要求的收益率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成正比。只要总资产收益率超过了负债利息率的增加而增加。
(3)有税条件下的MM 定理1, 即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因负债而产生的税收屏蔽作用,这一税收屏蔽作用的价值等于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乘积。
(4)有税条件下的MM 定理2,即负债企业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为不负债企业股东权益的资本成本加上由负债引起财务风险的税后补偿。
在1963年,MM 考虑到公司所得税存在的情况时又指出:企业应接近100%的负债,因为更高的负债水平将导致更高的利息省税现值,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即后来修正的MM 定理中的两个命题:命题1, MM 定理的公司所得税观点: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按照此定理,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不是无关,而是大大相关,并且公司债权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也是一致的。命题2, MM 定理的权衡理论观点: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权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股东权益资本成本将随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比(D/E)
三、计算题
7. 某公司目前因项目扩建急需筹资1亿元,拟按面值发行可转换债券,每张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年末付息一次,期限5年,转换价格为25元,该公司股价目前为22元/股,预期股利为0.715元/股,预计未来年增长率8%。公司设定了可赎回条款,若4年后当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不低于转换价格的120%时,公司有权以1050元的价格赎回该债券。市场上类似的普通债券利率为10%。为方便计算,假定转股必须在年末进行,赎回在达到赎回条件后可立即执行,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
(1)计算发行日每份可转换债券的纯债券价值;
(2)计算第4年年末每份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
(3)该可转换债券能否被投资者接受? 为什么?
(4)若要该可转换债券能够被投资者接受,计算可转换债券票面利率的变动范围(票面利率的变动以1%为单位)。
【答案】(
=
(
=
第4年年末股票价格=
转换比率=1000/25=40
第4年年末转换价值=股价×转换比率=(元)
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即1197.20元。
(3)第4年年末的转换价值为1197.2元,赎回价格为1050元,投资人应当选择在第4年年末转股。设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为K ,则有:
当K=10%时,未来流入现值=
当K=9%时,未来流入现值=
(元) (元)
(元) 2)第4年年末债券1)发行日每份纯债券的价价值
值
(元) (元) K=9.3%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小于市场上类似普通债券利率10%, 所以该可转换债券不能被投资者接受。
(4)股票的资本成本=0.715/22+8%=11.25%
股票的税前资本成本=11.25%/(1-25%)=15%
可转换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应处于10%到15%之间
设票面利率为R
当税前资本成本为10%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