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院6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求取两平行测验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建立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答案】(1)测验等值
测验等值是指寻找到不同测验形式之间分数的转换关系,把所有不同形式测验的分数都转换到同一个分数系统上。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称为等值关系是由一定的条件所决定的。
(2)测验等值的条件
测量学所提出的测验等值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质性。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所测的必须是同一种心理品质,测验的内容与范围也应该基本相同。不是测同一种心理品质的测验是不能被等值的。
②等信度。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必须有相等的测验信度。不能指望一个低信度的测验通过与一个高信度测验等值而提高自身的可靠性。
③公平性。公平性是指考生参加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中的任一个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能出现参加不同形式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有高有低的现象。
④可递推性。如果测验x 与测验y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f (x )=y,测验y 与测验z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g (y )=z, 那么一定有测验x 与测验z 之间的关系h 存在,h (x )=g(f (x ))=z。
⑤对称性。对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x 与y ,无论等值转换从哪个测验出发,所获得的等值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即如果从形式x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f (x )=y; 从形式y 出发,获得等值关系g (y )=x,则一定有即f 与g —定是互逆的关系。
⑥样本不变性。测验X 与测验y 的等值关系是由X 与y 的本身内在性质决定的,与为寻找这种等值关系而采集数据时所使用的样本没有关系,也与采集数据时测验的情境没有关系。
(3)据题分析,平行测验保证了两个测验测量的是同一心理特质,即同质性得到了满足,等信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回归方程是用一个测验上的数据来预测另一个测验上的分数,即测验具有方向性,与等值测验的“可递推性”和“对称性”不符合,所以,两测验之间由回归方程建立的关系不能称为等值关系。
2. 如何理解焦虑?常用的焦虑测量工具有哪些?
【答案】广义来讲,焦虑是一种情绪:
⑴如果程度恰当,并主要针对某些特定的情境,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负性情绪状态,这种体验的作用是向个体报告对外界情境的不适宜,驱使个体采取应付策略或行动,去改变自身的处境。
⑵如果焦虑成为自由浮动的、泛化的、或程度过强,便会成为一种异常状态。严重的、持续的焦虑,有可能形成病态人格。
常用的焦虑测量量表有:
①显性焦虑量表(MAS )
MAS 是泰勒按理论推理而建构的量表,最初目的是研宄焦虑对学习的动机或驱力作用。泰勒从MMPI 中获得了65个项目,后来又加入135条缓冲项目,这些项目都经过了5位专家的评定,从而构成了最初的MAS 。随后,此量表又进行了多次修订,最后从65个项目中选取了50个项目,把缓冲项目增加到225个,并采取了MMPI 中的L 、K 和F 量表中的项目。
关于该测验的重测信度,在间隔3周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9, 间隔为5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2, 间隔为9〜17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1。
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
STAI 是由施皮尔伯格等人根据他的理论编制的。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状态焦虑,即评定人们“现在”或最近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感受或人们将要遇到特别情景时的感受;二是特征焦虑,即评定人们通常情况下的情绪体验。
STAI 按状态焦虑和特征焦虑分别为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在职成人的不同性别群体建立了常模。该测验与相关量表的相关在0.41〜0.85之间,表明有较高的同时效度。
③测验焦虑量表
a. 施皮尔伯格的TAI 对焦虑的定义还是根据其状态一一特质理论,把测验焦虑看成特质,看成个体的焦虑倾向性。
b. 测验焦虑分成两个部分,即W 因素和E 因素,测验焦虑特质高的人更倾向于把测验情境看成是对自我的威胁,W 因素是指对失败结果的认知,而E 因素则是由评价的紧张所引起的自主性神经系统的反应。
c..TAI 有20道题,要求被测验者报告他们在测验情境中通常的感受,按4种程度反应。要求答题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已的反应。测验可以个别或团体施测,没有时间限制,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可在8〜10分钟内填完表格。
d. 该测验由叶仁敏(1990)作了修订,分别按性别建立了大学生、大学新生、业余职工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常模,并分别建立了TAI 总分、忧虑性(即W 因素)、情绪性(即E 因素)的常模。但缺乏信效度指标。
④《贝克焦虑量表》(BAI )
《贝克焦虑量表》由美国A.T. 贝克等人于1985年编制,适合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是测量受测者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共有21个题目,采用4级计分方法。有研宄表明,该量表亦适合于我国。其效度指标主要有两种:a. 取60名焦虑症患者和80名健康人作BAI 测查,对测验总分进行T 检验,发现焦虑症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
b. 华裔教授Zung 对60名焦虑症患者用BAI 和自我评定焦虑量表进行检查,二者的相关为0.828。
⑤《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汉密顿焦虑量表》由汉密顿1959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和其他病人的焦虑严重程度。HAMA 与其它焦虑量表不同,它是由受过训练的评定员按照14个症状方面进行的5级评定,除第14项(会谈时的行为表现)要结合观察外,其余项目都是根据病人的口头叙述进行评分,而且特别强调受测者的主观体验。每次评定,大约需10〜15分钟。
根据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便没有症状。
3. 试谈智力测验的效度问题。
【答案】传统的智力测验是在智力G 因素论的基础上编制的,因此,若测验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那么我们便认为它基本测出了个体在智力G 因素上的水平高低。但对于智力实质的看法,学界始终无法统一。关于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目前只能做狭义的解释,即以不同智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其结构效度应具备不同的含义,并且最终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亦相应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智力测验时,这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4.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5. 什么是结构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怎样把握结构效度?
【答案】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结构效度主要应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验方面。
(1)结构效度的确立步骤:
①提出理论假设,并把这一假设分解成一些细小的纲目,以解释被试在测验上的表现。 ②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
③用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2)结构效度的估计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测验内部寻找证据法。
a. 可以考察该测验的内容效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