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省培养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829构造地质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沿岸流

【答案】沿岸流是指沿着局部浅海海岸流动的海流。包括由于风力作用或河流入海作用,形成沿着局部海岸流动的海流,以及在海岸带由于波浪作用形成近岸流系。另外,沿着海岸运动的水流也成为沿岸流。

2. 水系

【答案】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 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3. 韧性剪切带

【答案】韧性断层是指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即一种狭长的高应变带,又称韧性剪切带。

4. 海退层序

【答案】海退层序是指山下至上沉积物山细变粗或山碳酸盐岩变为碎屑岩; 沉积时的海水山深变浅; 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与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随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生物群和陆相生物群。

5. 流星

【答案】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6. 含水性

【答案】含水层是指能透过或保存地下水,并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相当水量的岩层。含水性的强弱决定于岩石颗粒表面吸附水的能力,衡量它的指标为岩石的持水度。在数值上它以岩石所能吸附的吸着水与薄膜水的体积与岩石总的体积之比。岩石持水度的大小,主要与岩石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的岩石,滞留的水越多,故含水度越大,反之亦然

7. 火山

【答案】火山是指在地球深部形成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形成的隆起地形。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体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

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

8. 水解作用

【答案】水解作用是由于水的电离作用,矿物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作用,形成带有OH-的新矿物。复杂的水解作用对于硅酸盐类和铝硅酸盐类岩石的风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过程包括分解矿物、带出某些元素、与氢氧离子组合、水化作用等。

9. 石笋

【答案】石笋是指含饱和碳酸钙的地下水有裂隙渗入溶洞,由于水中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发,过饱和的碳酸钙在渗出口附近不断沉淀,滴至洞底后沉淀且向上生长的竹笋状沉淀物。

二、简答题

10.请问松散的沉积物是如何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

【答案】(1)压实作用

指沉积物沉积后,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所发生的作用。通过压实作用沉积物发生脱水,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密度增大,松软的沉积物变成固结的岩石。例如泥炭,通过压实体积缩小(到1/20~1/30)后,便转变为坚硬的煤。研究资料表明,碎屑沉积物在300米深处,受压实作用影响,其所含75%以上的水已被排出,石英砂岩由40%左右的原始孔隙降低至30%~'10%。

(2)胶结作用

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其胶结物的成分不同,也可以和碎屑物成分相同。前者如钙质胶结的钙质砂岩,后者如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常见的胶结物有泥质的、铁质的、硅质的和钙质的等。

(3)交代作用

是一种发生在沉积物或沉积岩内,一种新的矿物对已有矿物的化学替代作用。它主要发生在成岩期和后生期,作用时有物质的带入和带出。例如,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的白云石化作用,便是溶液中的镁置换钙的作用。常见的有氧化硅与方解石相互交代作用,方解石对长石、粘土矿物交代等。

(4)重结晶作用

是岩石中矿物组分以溶解、再沉淀或固体扩散等方式,使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的过程。重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后生阶段。如微晶方解石变为粗晶方解石、隐晶质的胶磷矿转变为显晶质的磷灰石,隐晶质高岭石转变为鳞片状或蠕虫状的结晶高岭石,荐球状黄铁矿变为立方体黄铁矿等。

11.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答案】(1)火山的喷发方式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①熔透式火山喷发

熔透式火山喷发是指由岩浆直接熔透地壳,井大面积地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这种喷发方式只存在于地壳较薄的大洋中,大陆上已经没有。

②裂隙式火山喷发

裂隙式火山喷发岩是指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这种喷发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很普遍。

③中心式火山喷发

中心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方式。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根据火山喷发的激烈程度又可将其分为:爆发式、宁静式和中间式。

a. 爆发式

爆发式火山喷发又称培雷型火山喷发,这类火山在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现象。

b. 宁静式

宁静式火山喷发又称夏威夷型火山喷发,这种类型的火山爆发多为豁滞性小的、易流动的、不易冷凝的基性岩浆。

c. 中间式

中间式火山喷发介于爆炸式和宁静式之间,有时会有较猛烈的喷发,有时则为较宁静的溢流。

(2)火山的喷发产物

①固体产物

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也称为火山碎屑物,是各种成分不一、大小不一的块体。陆上火山喷发大多会有大量的固体喷出物。

②液体产物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即岩浆,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出的岩浆的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

③气体产物

a. 火山期后阶段早期

温度通常在500℃以上,喷出的多为高温的干气体,水蒸气量很少,喷出物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和其他氟化物。

b. 温度降低到100℃~300℃时

火山喷出物主要为硫化氢、氯化氢、自然硫等气体,并在喷气口附近留下黄色或红色的沉积物。

c. 温度在略高于100℃时

喷出的主要气体成分是硫化氢和碳酸氨,并有含碱的火山气体和高温水蒸气。

d. 温度下降到100℃以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