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陈澧《切韵考》所删《广韵》小韵考

关键词:陈澧,《切韵考》,《广韵》,小韵,增加字

  摘要

清代著名音韵学家陈澧著《切韵考》一书,想要通过对《广韵》的研究发现《切韵》的原貌及其语音系统。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研究《广 韵》的声韵系统,为中古音的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陈澧《切韵考》所删的《广韵》小韵。《广韵》有不少字是唐代人 和宋代人在《切韵》的基础上增加的,陈氏认为要探求《切韵》的语音系统,就要删去这些增加字,才会使系联结果接近《切韵》原貌。   据我们统计,陈澧共删去了《广韵》120个小韵。本文第二章将这120个小韵在《切韵》、《王韵》中的存否情况用表格列出,通过与《切 韵》、《王韵》的比较,发现其中62个小韵《切韵》、《王韵》皆无,是后增字,应该删去。其中58个小韵《切韵》、《王韵》已有,非后增 字,不应删去。   本文第三章结合陈澧判断增加字的方法,对被误删的58个小韵分五类进行了考察:一、同韵部的两小韵音同,陈氏认为其一多为增加字, 据此删去的小韵有28个。然而陈氏所谓同音者,又可分两种情况:1)两小韵根据反切确属同音,实际却是重纽或开、合口的关系。此类误删15 个小韵。2)两小韵并不同音。此类误删8个小韵。二、凡取不同类或不同韵之字作切下字者,陈澧称为借用。其所以借用者,陈氏以为陆氏《切 韵》无同类同韵字,故切下字借用不同类之字。《广韵》虽有同类之字,陈氏以为皆属后人所增,据此删去的小韵有7个。《广韵》小韵确有切 下字借用不同类之字者,但是切下字属何韵类并不能代表被切字就属何韵类,以切下字借用宋判断增加字是不科学的。三、被切字的切下字不 在本韵,陈氏认为这些字多为他韵增加字而误入本韵,据此删去的小韵有7个。从《切韵》到《广韵》,韵部的数量增加了,重新划分韵部时有 些小韵被误归他韵,但不能据此说明这些小韵都是增加字。四、陈澧据《广韵》注语及《二徐音》定部分小韵为增加字,删去的小韵有13个。 五、因其他原因误删3个小韵。   通过对误删小韵的考察,我们将造成陈澧误删小韵的原因归结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一、主观原因有:1)陈澧注重反切,忽视实际读音。 2)陈澧不相信韵图。 3)陈澧的研究未注意系统性。4)陈澧过分相信徐铉、徐锴的音切。二、客观原因有:1)反切的复杂性。2)陈澧所见到的韵 书材料有限。   我们发现,被陈氏误删的小韵多与重纽及韵字的开合等问题有关,而重纽、唇音字的开合等问题就是确定《切韵》韵类的重要因素。我们 将《切韵考》的韵类与《王三》切下字的系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于陈澧对小韵的误删,影响了他对《切韵》韵类分类的准确性。   陈澧删除《广韵》小韵尽管有诸多失误,然而在没见到《切韵》的情况下,陈澧正确删除了62个后增小韵,其成绩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