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①西式建筑②近代邮电事业③外来宗教④西餐、西式服装

A . A.①②③
B . B.②③④
C . C.①③④
D . D.①②④

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 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乞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A.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B.说明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C.表明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工业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①西式建筑②近代邮电事业③外来宗教④西餐、西式服装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