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已知在
物中,哪一种更稳定?
【答案】由于加入1,10-二氮菲后,
升高,说明1,10-二氮菲的加入对于
的
影响程度大于
这说明与1,10-二氮菲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
2. 画出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原子焚光光谱方框图,并从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方框图略。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激发态的原子辐射的特征谱线,根据谱线波长来对试样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谱线强度来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来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的;而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荧光的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因此它们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原子发射光谱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而原子荧光光谱主要用于吸收线波长小于300nm 的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3. 欲用莫尔法测定用此法直接测定
介质中,
1,10-二氮菲与
均能形成络合物,
加入1,10-二氮菲后,体系的条件电位变为1.06V 。试问
与1,10-二氮菲形成的络合
,其滴定方式与测定由于加入指示剂后立即有
有何不同?为什么?
沉淀出现,很明显。若
转化为AgCl
生成,终点附近时
【答案】用莫尔法测定是采用直接法测定,终点是砖红色
很慢,颜色的变化缓慢,难以准确测定,因此要用莫尔法测应采用返滴定法,即先加入过量,
NaCl 标准溶液,再用标准溶液返滴溶液中过量的。
4. 设计测定HCl-NH4C1混合液中两组分浓度的分析方案。(指出滴定剂、必要条件、指示剂)
【答案】第一步
图
或直接用甲醛法测
第 2 页,共 26 页
5. 当研宄一种新的显色剂时,必须做哪些实验条件的研宄?为什么?
【答案】包括显色反应(灵敏度、选择性、对比度、稳定性试验)及显色条件(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消除等试验)的选择。为确保选用此显色剂能得到一个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光度法。
6. 简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测量条件的选择。
【答案】(1)测量波长的选择;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3)参比溶液的选择; (4)标准曲线的制作。
二、计算题
7. 对于某萃取体系,萃取平衡可用下式表示:
下标分别表示各组分存在有机相或水相中。已知萃取平衡常数K=0.10。先用有机溶剂20.0mL 将含有0.l00mol/LHL和金属离子全部萃入有机相中。然后将20.0mL 水与有机相混合进行反萃。试问,如果水相中的氢离子浓度为0.40mol/L, 金属离子反萃率能否达到99.9%?
【答案】由萃取平衡常数公式得:
而,
水相金属离子剩余就是一次反萃率:
说明萃取率达不到99.9%。
8. 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终点时含有定同浓度
游离氨)中,用
滴的
总的副反应系数:
条件平很常数:
第 3 页,共 26 页
溶液,分别计算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Cu ’和pCu 值。若用PAN 为指
配合物的各级累积常数
示剂,计算滴定的终点误差。已知CuY 的lgk=18.8, pH=10.0时1g
【答案】
的副反应的常数为:
在化学计量点时,可以得到以下
(1)化学计量点前0.1%,
化学计量点后0.1%,
(2)由(1)可得:
滴定的终点误差:
9. 计算在lmol/L HC1介质中,
【答案】
反应为
涉及的电对及其条件电势和总电子转移数为,
根据平衡常数与电极电势间关系,
根据反应及反应物质浓度间关系有,
可见
反应进行得非常完全。
10.测定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五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1.13%,标准偏差为0.022%。
(1)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第 4 页,共 26 页
反应的平衡常数及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