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83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产业结构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具有条件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
2. 经济协作区
【答案】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3. 区域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空间结构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技术特点及由此而决定的区位特征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比如,工业、商业等表现为点状,交通、通讯等则表现为线状,农业多表现为面状。这些具有不同特质或经济意义的点、线、面依据其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4. 区域合作
【答案】区域合作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它的经济意义在于,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5.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6. 相对成木学说
【答案】相对成本学说是成本学说的一种,该学说认为如果有两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大有利的程度不同; 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大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相互获得利益。
7. 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答案】极化—涓滴效应是用于解释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地区发生,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领先于其它地区,该发达地区被称为北方,欠发达地区则被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不利作用称为极化效应,有利作用称为涓滴效应。
8. 辨析经济地域综合体和经济区
【答案】(1)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经济意义在于,能够促成区域内各经济部门的有机结合,通过专业化与协作,形成内部联系紧密的经济系统,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通过完善生产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自
然环境; 各经济和社会组织共同利用统一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社会公共投资,获得外部经济效益。
(2)经济区
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9. 制度厚度
【答案】制度厚度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包括企业、地方当局、商业协会、金融机构、发展机构、工会、研究与创新中心、资源团体等,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
②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
③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即各部分围绕特定的议程、项目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感。
10.中心—外围理论
【答案】中心—外围理论是上世纪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该理论认为若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则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和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11.客户响应中心
【答案】客户响应中心是指在集中的区位通过电话把销售、预订、信息供应、技术支持和银行服务提供给分散的顾客的一种新型的公司。
12.区域管制
【答案】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区域管制的特点:
①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②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③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二、简答题
13.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其一般空间法则分别是什么?
【答案】(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构建的三个基本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市场原则是基础; 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是对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2)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系统构建的一般空间法则:
①市场原则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其特点是:
a.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b.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c.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②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③行政原则
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从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的系统也称作为K=7的中心地系统。
14.结合中国实例,分析跨国公司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特点。
【答案】(1)宏观上看有以下几点:
①在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中,不同部门具有较大差异。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有着不同的区位需求条件
a.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所以,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包括: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b. 公司研究与开发(R&D)对公司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思上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公司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c. 公司生产单位区位特征,不同生产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条件要求,同一生产部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