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消失文本范式的实验逻辑及操作程序。

【答案】消失文本范式是由Rayner 和Liversedge 等人(2003)提出的。

(1)范式的操作程序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读者正在注视的单词呈现某一时间(如60ms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就会消失。如果读者注视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单词时,这个单词又会呈现。同样地,当另外一个单词呈现某一时间(如60ms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又会消失。依次类推。

(2)范式的实验逻辑

通过对不同消失时间条件下的眼动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眼动指标相比较,可以得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觉刺激的获得和在阅读过程中信急的提取时间。

2.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4)反应时间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①反应时间与机体的适应水平

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凸

②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

a.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小及作好反应的准备;

b. 如果预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状态而趋向衰退。

③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a. 在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其反应时最短;

b. 在赏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次之;

c. 在不赏不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最长。

④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a.25岁以前,人的反应时间逐渐变快;

b. 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很少;

c.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变慢。

⑤反应时间与练习

a. 一般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b.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 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3. 是否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答案】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的假设是以皮层细胞孤立进行活动为前提的。对任何复杂的刺激物,大多数皮层细胞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反应。而且,即使皮层细胞数目巨大,但比起视觉环境中数不清的特征、细节和物体,要把一个皮层细胞分配给一个特征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某一特殊知觉是由一组相同的皮层细胞所支持,那么细胞的死亡(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会造成某种特殊知觉的缺失,这样的推测明显与事实不符。因此,不存在单个的特征觉察器皮层细胞。

4. 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概念。

【答案】(1)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2)交互作用的研究案例

①实验程序

在某大学校园的咖啡店里,当主试看到小桌子(只供2个人用)或是大桌子(只供4人用)旁边坐着一个学生时,就有礼貌地询问能不能坐下,得到允许坐下后,主试点来一份午饭。不久,主试离开桌子去买杯饮料。

这时,一位装束同咖啡店招待员一样的主试的同伙来到桌边,问这个学生,留在桌上的午饭是否是他(她)的,就在学生解释吃午饭的人很快就会回来以前,假招待员已经把午饭扫走,扔进垃圾桶内。

当主试回来时,看见午饭没有了,就试图向这个学生借钱冉买一份午饭。有时候,午饭不是由假招待员扫走,而是主试假装不小心弄掉在地上,然后向学生借钱。这样,这个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学生即被试愿意借多少钱给一位陌生人(主试)。

由上述实验情节可以想见,影响借钱数量的因素有两个。第一,学生所在桌子大小。第二,处理午饭的方式:午饭是被别人扫走还是自己弄掉的。

②实验结果

愿意借出较多的钱来帮助午饭被扫走的人只是坐在小桌子边上的学生; 坐在大桌子边上的人对午饭被扫走或是掉地一视同仁,都只愿意借出少量的钱。

③交互作用的体现

处理午饭方式这一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桌子大或小)不一样。当午饭被扫走,桌子大小导致借钱数目不同。如果午饭掉地,桌子的大小就无关紧要。这就是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5. 什么是what 通路与where 通路?

【答案】(1)有两条解剖上不同的神经通路分别对客体本身以及客体的位置进行加工。 ①焦点系统(focal system ,又称what 通路)即膝状体——纹区视觉系统,负责客体的识别与再认,其包括视网膜中央阴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纹区);

②周围系统(ambient system,又称where 通路)负责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其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以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2)盲视病人的情况有助于说明这两条通路。患这种病的人因初级视皮层区(V1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别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却看不见任何东西。对盲视现象的一种解释是,病人的where 通路功能还残留,但what 通路则因受损而小起作用了。因此,病人不能辨别客体是由于视皮层区受损,但where 通路却能使他作出准确的方向反应等等。有趣的是,病人不能意识到自己己做出准确反应,常常对自己“猜”得很准感到奇怪。这意味着,健全的V1区对视觉经验(意识到某种视觉)来说是必小可少的。

6. 功能磁共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功能磁共振(fMRI )是当今心理学研究最主流的脑认知成像技术。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以下方面。

(1)探究认知功能的脑区定位

目前,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广泛的应用方式是将特定的认知功能定位于大脑中的特定脑区,从而回答where 的问题。例如,Downing 等人利用fMRI 技术发现人脑视觉腹侧通路皮层上存在一些脑区对特定类别的视觉刺激有选择性反应。

(2)探究任务的认知加工过程

在fMRl 的定位研究发现一些高度特异化的脑区并明确这些脑区的功能特性之后,可以将这些脑区的活动作为某一认知加工过程的神经标记,然后探讨在某个任务中是否涉及某个认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