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830现代汉语、作文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体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家常语体,即在家庭内部或熟人之间使用的语体; 正式语体,即在正式社交场合使用的语体; 典雅语体,即在隆重的公开集会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语体等。书面语语体也可分为文学语体、科技语体、新闻报道语体等若干类。
2.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3.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4.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5.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
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6. 撮口呼
【答案】撮口呼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例如,üan , üe 等音。它是四呼中的一种,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型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7.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8.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何处? 有何特点。
【答案】(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每一次咽喉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2)音素有两类:元音和辅音。汉语音节一般都有元音。鼻辅音可在音节开头,也可在音节末尾。英语一个音节里还可以连续两三个辅音形成复辅音。
(3)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来自于西方的现代语音学。这种分析方法属于线性分析,可用于世界各种语言,包括汉语。
10.近几年,网络上开始流行“囧”“槑”“烎”等字。你怎么看待这些符号的性质? 它们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 请运用语言文字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1)“囧”“槑”“烎”等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预定俗成的,没有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
①“囧”是一个象形字,它就像一张脸,里面的“八”像下垂的眉眼,“口”就像张开的嘴巴,于是这一表情就被网民赋予了以上诸多含义,在网络上可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失望
等诸多意义。
②“槑’,,从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呆”构成的,网民称此“比呆还呆”,它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是形容词。
③“烎”拆分开即为“开火”,它表达一种特殊的竞技心态,成为网民们形容“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流行语,既传神,又达意。
(2)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网络流行字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结果。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
(3)“囧”“槑”“烎”等符号的未来
①我们对网络生僻字的流行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能一概扼杀。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抱着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网络语言本身具有随意、简约、多变性等特点,网络上出现和使用这种特殊用字,属于网民间的自娱自乐,可以容忍; 而在目前的书面语中,我们则要按照规范,严谨使用这种特殊用字。至于这些字能否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则需要经过网络和日常生活更大范围、更严格的筛选。网络用字能走多远,只能交给时间检验。
②“网络文字学”这一称呼的出现,是对“囧”“槑”“烎”等网络用字的新思考。这一学科能否真正确立并继续发展,要看类似网络汉字的发展前景。就目前而言,它的出现至少首先拓展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新视野。
11.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十汉语的词逐渐由单
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b.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它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或单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②语法作用不同词和语素在运用中的语法作用是不同的,词是独立承担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而语素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合构成词。
③分类不同
a. 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