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5汉语语言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2.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
,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
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3. 句型
【答案】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5. 押韵
【答案】押韵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又称“压韵”。汉字每字一音,一般皆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用在诗歌的某行句尾,以增强音乐性,使其有回旋迭荡之美,并易读易记,悦耳动听。因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尾,又称“韵脚”。诗经中的押韵格式流传至今最为普遍的有三种韵例:
①从句中位置来看,句尾押韵是最普遍的押韵方式;
②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一韵到底和换韵;
③从韵脚之间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又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三种。
6.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7.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8. 语法功能
【答案】语法功能是指语法单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相互之间的组合能力。不同的语法单位,语法功能不尽相同。例如,语素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词,词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短语的语法功能是构成句子。语法一般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语法的规则,二是指关于研究语法规律的语法学。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类:词法指的是词的构造和形态的规则; 句法指的是词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9. 请对轻声的知识做全而简要的介绍
【答案】(1)轻声的含义
轻声是音节中常常失去原有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是音节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2)轻声的性质
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强。它的音高也有一些区别:一般说,在上声之后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3)变读轻声的规律
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读轻声。
②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
③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 的第二音节读轻声。
④构词后缀“子、头、们”等读轻声。
⑤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读轻声。
⑥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读轻声。
⑦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伙计、喷嚏、咳嗽”等。
⑧词语里第二个音节一律读轻声,如“黑不溜秋、傻不愣登、糊里糊涂、啰里啰嗦”等。 (4)轻声的作用
①区别词义
例如“孙子”这个词,读轻声时指儿子的儿子,“子”是虚语素; 不读轻声时是人名,“子”在古代表示对人的敬称,不是虚语素。
②区分词性
,例如“大意”这个词,读轻声时是“疏忽”的意思,是形容词; 不读轻声时是“主要的意思”
是名词。
10.简述话语衔接的主要类型。
【答案】话语衔接就是通过种种语言手段,即衔接手段,把句子衔接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的心理感受中,出现一种连贯性。话语衔接有五种类型:
(1)指代关系
指代关系是指依靠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联系把话语的两部分衔接起来,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也可以是后行词。
(2)省略关系
省略关系是指一个句子结构中主要成分在话语中省略时,受话者会到前文中寻找相关信息,使话语衔接起来。
(3)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是指由各种各样的关联词语体现,话语中出现关联词说明这一部分的信息不完整,需要到与之关联的另一部分寻找相关信息,使话语衔接起来。
(4)替代关系
替代关系是指同一个指称对象,在前后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指称,这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形成替代关系。理解后出现的词需联系前一个词,形成话语衔接。
(5)词义关系
词义关系是指词语在意义上有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位义、构成、受动、结果等关系,对一个词的理解要在相应的关系网络中,在其他词语对它的意义制约中才能进行。
11.从《白杨礼赞》中选出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选择的作用。
【答案】《白杨礼赞》中有短句、有长句; 有整句,有散句; 有陈述句,有反问句; 有的句子有比较长的插入语。各种句式都有它的表达作用。
以短句为例,文中在描写白杨树的伟岸时大量运用了短句,例如,“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表意十分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