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62新闻学理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书
【答案】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内容以政治、军事为卞,兼有商业行情。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2. 知情权与隐私权
【答案】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是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 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入自己的私人领域,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包括媒介在内的公民知情权并不是无限的,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公民隐私等方面,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从总的趋势看,知情权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范围和强度都呈扩大和加强之势。它也成为当今媒介受众权利中最重要的一环。
3.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是指20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的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的代表之一,创办于1843年。1969年被默多克买下,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英国最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因此停刊。
4. 微博
【答案】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 软件和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
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5. 播客
【答案】播客译自“Podeast" ,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 ’与“广播,,Cbroadcast )的合成词。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 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ClarkCurry )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6. 意见自由市场
【答案】“意见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其要义是指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物的充分信息。“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的,他认为谬误和真理必须得到同等传播。
7. 宣传者
【答案】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8. 纯新闻
【答案】纯新闻(StraightNewsReport )又称客观性报道,指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它是西方各国报纸常用的新闻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9. 辨析:根据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答案】题中观点是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中的“魔弹论”,又称作“靶子论,,、“皮下注射理论”。该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的许多提法是不合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此观点属于西方早期新闻传播理论中的强效果论,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它的产生和流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传播现象密切相关,也由此导致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2)按照“魔弹论,,的观点,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而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表明,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会出于自身需要对“信息子弹”进行选择和评价并决定是否接纳。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也表明,受众对于宣传信息必须先入,
入口,入脑,才能发挥作用。
总之,“魔弹论”的产生没有科学的根据,它过分夸大传播效果,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魔弹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大忌。
10.简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答案】(1)反映并代表舆论
①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②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其传播涵盖范围之广、公开性程度之高,是其他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且它的传播又是持续、大规模的运作。
③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常常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己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2)引发舆论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报道外界信息是经过仔细筛选与过滤的,并采用种种手段把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凸现,使之成为公众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这是一个严格选择与精心突出的过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地作用、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
(3)引导舆论
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已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这种引导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公众在形成意见态度的过程中,实际早己不知不觉间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若隐若现,潜移默化,作用更持久,作用力也更大。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指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即通常所谓“用事实说话,’),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
由于新闻媒介常以公众代言人姿态出现,它的意见传播具有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的特点,在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感,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越的优势,也因此使之很容易成为主流意见。
11.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答案】邹韬奋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包括以下六刊一报:
(1)主编《生活》周刊
101926年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生活》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