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开大学法学院889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务员回避制度

【答案】公务员回避制度是规定国家公务员回避的条件、范围、程序等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公务员回避制度具有强制性。回避,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所有公务员都必须遵守的,不论公务员本人是否愿意回避,都必须按规定实行回避。

②公务员回避制度具有事前预防性。即只要具备了回避的法定理由,不管实际上会不会产生对公务的不良影响,都必须按规定实行回避。

2. 正当程序原则

【答案】正当程序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它包含两条基本规则:

①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②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

3. 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

【答案】行政赔偿诉讼的起诉是指行政赔偿案件通过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后,赔偿请求人可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也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原告具有请求人资格;

②有明确的被告;

③有具体的赔偿请求和受损害的事实根据;

④加害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为己被确认为违法;

⑤赔偿义务机关已先行处理或超过法定期限不予处理。

4. 行政补偿责任

【答案】行政补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因合法职务行为造成相对人财产损失,为此依法对后者实施财产上弥补的一种法律义务。行政补偿责仟又称损害补偿责仟,是行政损害责仟的一种,其构成要件是:

①引起行政补偿责任的行为人限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

②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合法的,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职务行为违法只导

致行政赔偿,而不产生行政补偿;

③该行政行为确有财产损害结果的发生;

④该财产损害事实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合法行政行为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5. 间接强制

【答案】间接强制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间接强制又分为代履行和执行罚两种。

对于相对人应履行而又不能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只能采取间接强制。而对于相对人应履行但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则既可采取间接强制,又可采取直接强制。

6. 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答案】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是指人民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可以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被诉行政行为完全合法的;

②原告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是其理由不能成立的;

③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具有属于合理性范围问题的;

④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情况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而不宜判决维持的。

7. 裁量行政行为

【答案】裁量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具有灵活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与之相对的是羁束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的分类,对分析和认定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法律适用上,羁束行政行为只存在合法性问题,而裁量行政行为不仅存在合法性问题而且还存在公正性问题。

8. 行政管理关系

【答案】行政管理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和其他行政关系相比,行政管理关系有两个特点:

①行政管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只能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②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二、辨析题

9. 辨析: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其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情况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被诉的行政主体一方承担,但例外情况下由原告和第三人

承担。

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被诉的行政主体一方承担。其主要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下:

(1)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保护原告一方的诉权;

(2)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的举证优势;

(3)由被告方负举证责任,有利于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10.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宪法依据。

【答案】错。

理由如下:

(1)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是根据我国的民族政策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 后者是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为实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2)两者的宪法依据也不同:前者依据的是《宪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后者是依据《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11.执行罚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

【答案】错。理由如下:

行政处罚与行政执行罚虽然都属于行政行为,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行为和制度。具体区别表为:行政处罚是一种本行为,而行政执行罚是一种执行行为,是保障已经生效行政行为得到执行的强制手段,而不是行政处罚本身:行政处罚受行政处罚法的调整,而行政执行罚则受行政强制法的调整: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请求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当事人对行政执行罚不服,不能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只适用执行异议程序解决。

12.法律责任的归责条件之一是具有损害事实,它意味着损害事实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而不是臆想、虚构、尚未发生的现象。因此,如果行为人对他人权利的行使构成妨害,但并未形成实际的财产损失,即不构成损害。

【答案】错。

理由如下:

损害事实是指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害结果。损害结果应当具有确定性,必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并不排除有些损害是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故在此情祝下,同样要承担责任。

13.辨析: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且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该行政处罚无效。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处罚法定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