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828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掌握的信息一般要远远超过购买者。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的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2. 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答案】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是指政策执行研究不应忽视各种层次中执行动态面的探讨,其所提出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即着重于探讨政策执行的动态过程。在“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中,戈金等人认为中央政府做出决定启动了政策执行过程,而这一决定通过其形式和内容多多少少都会约束政策执行人员的选择和行为。地方政府回应中央政府强加的诱导和约束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偏好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能力。在这一模型中,戈金等人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依据其独立性分为三类。独立的自变量包括联邦政府的诱导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诱导和约束,这两者都是事先存在的。半独立的中间变量是由中央政府决策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同影响的,地方政府能力与地方政府输出的决定是两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影响着因变量,即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情况又反馈回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其诱导和约束因素。

3. 官方决策者

【答案】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4.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力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该定理是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 ·阿罗提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作为该缺陷的一个结果,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

5. 寻租

【答案】寻租是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它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

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它们往往成为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之源。政府中的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利益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寻租活动”。

寻租的特点主要有:①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②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 ④寻租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 ⑤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属于合法的寻租活动; ⑥行贿和走私属于非法的寻租活动。

6. 外部评价

【答案】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其可以分为受委托进行的评价和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价两种类型:①受委托进行的评价,是指政策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等进行政策评价。②不受委托的评价,是指外部评价者出于自身的工作职责、社会责任感、研究目的、兴趣点或相关利益而自行组织开展的政策评价活动。

二、简答题

7. 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1)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定义

①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②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公共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

公共政策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控制和规范社会关系,它们的作用都是服务于国家管理和政治统治。

①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和具体化。有些重大的政策在条件成熟后,可以上升、转化为法律。法律是一种更为稳定的政策形式。因此,只有经过实践证明非常成熟、稳定的政策才会经一定的程序上升成法律。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即政策法律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的、稳定而又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②国家重大、基本政策常常用以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法律又是保障公共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工具。几乎所有的公共政策问题都要通过立法机关、法庭或制定法律的行政部门来解决。法律对公共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有:

a. 建立公共政策假设;

b. 提供大量数据,尤其是与决策有关的数据;

c.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家庭、经济、犯罪和司法系统有关的社会规则。法律研究主要是文

档分析,目的是为了澄清特定公共政策的历史形成、意图和执行之中的法律说明。

③法律本身构成一类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文件,而法律辩护所提供的标准的实用辩护模型,对公共政策制定有很大贡献,特别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法律实践领域。但由于运用法律影响社会变革要克服许多阻力,因而法律制定的效果是有限的,其实现公共目标的程度是受到制约的。

8. 官僚制下的政策执行利弊分析。

【答案】(1)政策执行是指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

(2)官僚制是指政府为完成其任务,由所需的权力、人员、职位以及工作程序所建立的一种层次节制的人事组织体制,由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主张分工原则、层级节制、法制化、制度化等原则,认为合法的权力是官僚科层制的基础。它意味着理性和效率,是极权主义统治滥用权力的取代物。

(3)官僚制下的政策执行的优势:官僚制下的政策执行,体现了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与理性精神。

①实现了法制化,行政管理机构的权限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政策执行在权限范围内按法规持续地运作; 有明确划分责权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②实现了公私分开,政策执行主张严格的公事公办,公私界限分明,避免了人治因素的干扰。 ③政策执行体现了专业化,政策执行实行分工和专业化原则,避免了一切不可预计的因素的干扰。

④官僚制下的统一性和严格的服从,节约了物资费用和人力,带来了效率的提高,能够使行政管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4)官僚制下政策执行的劣势分析

①由于官僚制的政策执行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上,使官员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②高度集权控制降低了基层组织的灵活性、创造性。

③官僚机构的专业分工导致政策执行各自为政、不能顾全总体利益,造成资源的浪费。

④官僚制下官员会互相推诿责任,从而妨碍政策执行后的责任追究,也难以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效率的缺失。

9. 领导者的权力类型。

【答案】领导权力,是指能够使人服从或者能够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有人把这种力量称为权威,有人则称之为权力。研究权力及其运用效果的学者,曾将领导的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弗兰奇对领导权力的划分最为典型,也广为引用。他将权力划分为:

(1)参考权

参考权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意见、态度等,变成了他人采取行为模式、表达意见和参考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