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口头评论

【答案】日头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就传播方式讲,广播评论都是日头播讲的,但是由于播讲的主体不同,存在由播音员播诵和直接由本台评论员、记者自己播讲两种播出方式,人们习惯上称后者为“口头评论”。

2.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是宣传“神理’夕,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性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读者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它的创办,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3. 移人情

【答案】“移人情”是要以杂文切实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和生动泼辣的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在领略杂文内容的同时,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4.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5. 座谈式评论

【答案】座谈式评论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体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

作用。

二、简答题

6. 广播评论要做到上口动听,在语言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案】(1)广播评论要做到上口动听,在语言方面应坚持语言的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 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2)努力克服广播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①要克服播音中语音不准确的现象

古人说:“一言既出,马四马难追。”广播中一旦说错话,读错字,就无法更改,影响非同一般,广播电台的声誉也会受到损害。所以播音员应注意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社会知识,消灭播音错读误读的现象。

②克服词汇方面不规范的现象

不规范主要是指滥用方言土语、文言词语、简称和生造词等。广播使用语言,要多注意全国的共性,少追求地方的特殊,这样才能使广播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服务。

广播提倡口语化。写广播稿用些书面语言,不可避免,但滥用文言词的现象应该反对。最好多用口语词。

③克服词汇方面的歧义现象

广播是用来“听”的,但广播中的词汇有时读出来会造成歧义,应当尽量避免。

④克服广播语言在句法上的不规范现象

要做好广播宣传工作,需要下苦功夫学习语言。只有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写起稿子来才能通顺流畅,准确无误。广播语言具有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规范广播语言,努力消除广播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将会极大地促进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7. 广播评论的写作和制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

新闻评论以逻辑思维为主,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其内容一般比较概括和抽象。对于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介而言,让受众听懂评论的内容并在记忆中有所留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把分散的论点条理化,并有所集中,使听众在有限的收听时间内,能够明晰地把握论题和中心论点。

(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同其他媒介一样,广播评论也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为了给评论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广播评论中,应选取新鲜而典型的论据,以此引起听众的兴趣,进而在叙议结合中表明态度、做出分析。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广播评论是写给人听、说给人听的,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和议论方式的深入浅出既是它的基本特点,也是写作与制作的基本要求。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音响是广播评论有机的组成部分,进入90年代以来,音响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广播评论。其作用也从开始时引出话题、渲染气氛,过渡到回溯背景、叙述过程、参与议论等。

8. 简述评论选题的标准。

【答案】评论选题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富有新意,出奇制胜

要求写作者有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例证、新的文字和新的标题等。新闻评论不仅要求快,更要有思想,且这个思想要有新意。

(2)立论正确,有的放矢

立论正确,既包括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 既包括理论的,也包括观点的; 既包括新闻事实,也包括社会现象; 既包括出发点,也包括结论或结果。总之,一切用来为评论服务的材料,评论的一切组成部分,都必须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3)论理深刻,指导一般

在选题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蕴含着十分丰富道理而又能深入阐述的选题做文章,就可能出新意。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才可能去指导一般。

(4)宏观把握,超前预测

它需要有坚实、深厚的理论根基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9. 简述报纸新闻评论的几种基本体裁。

【答案】(1)按其主要性能分

①带有全面部署性的新闻评论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②带有说理启发性的新闻评论

对党和政府在各个小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类评论常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社论、思想评论、漫谈、杂感等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

③带有业务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媒体编辑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等力一面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的评论均属这一类。

④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