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的威信

【答案】教师威信指教师个人或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职权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教师的职权威信指伴随其地位、职权而来的威信。社会心理学家沃勒指出,教师受组织委派,具有法定职权的影响力。如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等组织教学和教育下作。教师的人格威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个性品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需要、动机、目标、个性、气质、活动效率及其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行为方式等。

2. 比率智商

【答案】比率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表征个体智力发展相对水平的一种指标,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首次采用。计算公式为

年龄或智力年龄,CA 表示实足年龄或实际年龄。

比率智商依赖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局限性如下:

(1)心理年龄不可能永远随实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的年龄,再按这个公式计算就会得出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结论;

(2)若两个智力测验的标准差不同,所得的结果便不能进行比较。智力测验中己较少使用,由离差智商代替。

3. 机能主义

【答案】机能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同,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这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4. 似动现象

【答案】似动现象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常见的似动现象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等。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静止不动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似动现象可能与知觉的交互作用有关。

5. 语义记忆

【答案】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语义记忆是相对于

,式中IQ 表示比率智商.MA 表示心理

情景记忆而言,是指事实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预测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的特点。其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方式,与思维密切联系,可以获得较多的间接知识。激活扩散模型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6. 迁移

【答案】迁移指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后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教学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

7. 心理理论

【答案】心理理论指心理学家用来命名幼儿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的一个概念,即幼儿对心理或精神世界的理解。他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 幼儿是否接受不同的心理状态等。皮亚杰最早开展了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但全面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成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这个领域中研究最多的是幼儿如何理解“错误信念”。另外,探察幼儿是否理解人的观念是从何而来也是重要内容。对心理理论发展的相关因素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

8.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答案】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模型”或者称为五因素模型(FFM ),是麦克雷和考斯塔综合“大五”结构和有关理论提出的一种人格结构模型。这五大因素分别是:外向性(Extraversion ):健谈、果断、有活力、热情、活跃等;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友好、合作、真诚、愉快、利他、有感染力等; 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 )有责任心、有条理、坚忍不拔、公正、拘谨、克制等;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Stability ):冷静、忧郁、镇定、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等; 开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 ):富想象力、有洞察力、聪明、有修养、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等。五因素模型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证实,这些证据主要包括:①基本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 ②自我评定与观察者评定的一致性:③特质得分与动机、情感、人际行为等亦存在关联; ④遗传方面的影响。

9.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己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己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_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10.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二、简答题

11.简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遗传,一个是教育。两个因素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生理发展。先天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在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特别是身体素质制约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环境影响心理发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影响心理发育,制约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素质等都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个体心理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社会历史文化对心理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文化对于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3)现代研究者己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典型的是皮业杰的儿童发展观。他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理论认识到两种因素的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即有机体当前的行为不仅受当前环境及遗传物质的影响,而且可能受其遗传基因和过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12.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现象,说明为什么重感冒患者往往会感到食而无味。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觉器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