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二)13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三)23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四)33 2017年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五)43

一、名词解释

1.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己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己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_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2.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信息加工策略,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学习者对材料加工得越细致、越深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字法、意义识记。另一类加深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提要法、划线、记笔记等。

3. 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①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样; ②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 ③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4.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是属于私人的,

每一思想总属于特定个体所有; 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 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 意识是有选择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的影响,但却对心理学中元素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

5.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答案】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 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项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6.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7. 婴儿的分离焦虑

【答案】婴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等情况下,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这种分离焦虑几乎与婴儿和主要抚养者依恋的建立同时发生。其产生与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应付情境的能力以及依恋关系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英国学者鲍尔比1973年研究认为,婴儿的分离焦虑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反抗阶段。与亲人分开后,婴儿非常不安、悲伤,竭力想回到亲人身边,有大哭、四肢乱动等动作。

(2)失望阶段。婴儿感到无法招回亲人,反抗行为减少,表情迟钝,动作减少。

(3)超脱阶段。此时婴儿会接受别人的照料,能比较正常地活动,但当母亲或其他亲人来看他时又会表现出不安、哭闹。

8.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答案】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脑内神经信号传递的一种主要形式。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另一种化

,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学物质)

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9. 基本情绪

【答案】基本情绪(basicemotion )或初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并且具有特定的生理模式和相应的表情。在任何地方,悲伤都与丧失的知觉相关,恐惧都与受到惊吓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知觉相关,生气都与侮辱或不公平的知觉相关。与基本情绪相对的是复合情绪或次级情绪,它包括情绪的各种变化及混合情绪,随着个体认知的成熟而逐渐发展,并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克雷奇把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作四种基本情绪; 谢弗等学者认为情绪有六种基本类别,它们分别是爱、喜悦、惊奇、愤怒、悲伤和恐惧。孟昭兰认为人类婴儿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悲伤)和愤怒。

10.似动现象

【答案】似动现象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常见的似动现象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等。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静止不动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似动现象可能与知觉的交互作用有关。

二、简答题

11.阐述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并说说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定向如何影响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的。

【答案】根据目标理论,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分为掌握目标(MasteryGoals )和成绩目标(PerformanceGoals )。这两种不同的目标定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成功概念和成就行为模式,掌握目标的个体在学习中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以评价自身能力为主要目标。二者在学业冒险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定向于掌握目标的个体比定向于成绩目标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学业冒险行为。

课堂管理至少存在三个目标:

(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尽量争取时间用于学习。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成绩越好,当然学习时间资源并不是无限的。教学时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分配时间、教学时间、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