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部首

【答案】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 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

2. 句群

【答案】句群是指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又称句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一层句群和多重句群。例如“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3.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

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4.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5.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6.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7.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8. 语流音变

【答案】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临近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如英语中的连读现象; 异化是指两个本来相近或相同的音,在语流中要改变其中一个音的读音的现象,如上声的变调; 弱化通常发生轻声或弱读现象中,如汉语中的轻声现象; 脱落是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而产生的,如汉语音节中的“豆腐”等词。

二、简答题

9. 有人使用“他(她)们、怹()”,这种说法规范吗?

)”是北京方【答案】“他(她)们”的使用,原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不表示性别,它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兼表男女,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们”。“怹(

言第三人称单数“他”的敬称,但是并未进入普通话。因此,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不规范。

10.举例说明条件复句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1)条件复句关联词语的意义

①用于表示充足条件的关联词语,即表示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在具备这种条件下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语气和缓。表示这类关联意义的词,合用的有一旦…,总…、只要…,就…等,例如,只要你好好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 单用的有:便、就等,例如,跌倒了就重新站起来。

②用于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即表示偏句是必要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提出的结果,语气坚定。无条件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用于这类意义的关联词,有单用的:才,要不然等,例如,人要学

会自食其力,要不然就会失去很多自由; 合用的有:只有…,才…、除非…,否则…等,例如,他只有投降,才能避免这场恶战。

③用于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即表示不管偏句的条件存在与否,都要产生同样的结果,常使用的关联词有,无论…,都…、不管…,总…、任凭…,还…等。如战士们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值班。任凭别人怎么打击摧残,他还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2)条件复句关联词语的用法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只有”、“除非”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才”等配合使用。

11.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

⑧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

⑨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

⑩当心上小李的当。

【答案】①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疑问句,反诸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 (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 (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 (疑问句,选择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 (疑问句,正反问句)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 (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 (疑问句,反话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⑨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⑩当心上小李的当! (祈使句)

12.“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1)“打毛衣”、“打电话”、“打孩子”中“打”跟宾语的语义关系不相同。打毛衣,“打”的结果是毛衣。打电话的“打”用的工具是电话。打孩子,孩子是“打”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