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843语言学理论与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主谓谓语句
【答案】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2.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3.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4.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5. 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
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6.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7.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8.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二、简答题
9. 西瓜摊上写着“5斤以上每斤1元,5斤以下每斤9角”。顾客秤了一个5斤的,只给4元5角,小贩硬要顾客给5元。为何出现纠纷? 谁对?
【答案】出现纠纷的原因是摊位上没有写明白5斤的时候按多少钱计算。
10.下面例子中“花”的义项哪些应该合起来成为“花1”的义项? 哪些是“花2”的义项? 应不应该还有一个“花3”? (注:“花1、花2、花3,,是三个同形同音词。)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②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③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④用掉:花了三元钱。
⑤姓:小李广花荣。
⑥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答案】①②③⑥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1”,④应属于另一个词:“花2”,⑤应属于“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11.下列短语都是多义短语,试分析它们内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
①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位朋友
②热爱人民的军队
③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
④看打乒乓球的小学生
⑤对售货员的意见
⑥照顾孩子的妈妈
⑦反对用人唯亲的程XX
⑧讨厌酗酒和赌博的女人
【答案】①既可以理解为并列结构,意思是“他的哥哥还有妹妹的三个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意思是“他的哥哥和妹妹共同的三位朋友”。
②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即“热爱/人民的军队”,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即“热爱人民的/军队”。
③既可以将停顿划在“三个”后面,意思是“记者和编辑共有三个”,也可以划在“报社”后面,意思是“记者和编辑来自不同的三个报社”。
④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意思是“看小学生”,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意思是“小学生正在看打乒乓球”。
⑤“对”的支配范围既可以到“售货员”,意思是“对售货员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到“意见”,意思是“对售货员提出的意见有什么看法”。
⑥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意思是“照顾妈妈”,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意思是“妈妈正在照顾孩子”。
⑦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意思是“反对程XX" ,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意思是“程XX 反对任人唯亲”。
⑧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意思是“讨厌喜欢酗酒和赌博的女人”,也可以理解为定中结构,意思是“女人讨厌酗酒和赌博”。
12.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答案】(1)适应语境是选择修辞手段的前提
例如胡万春《蛙女》中,原文“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是你诈骗的工具么! ”改为“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不过是你鱼钩上一条蚯蚓么! ”小说《蛙女》中有一个黑头目,他用老婆的美貌去诈骗别人。原文用“工具”作比,不符合黑头目老婆的身份和习惯。改文用“鱼钩上的一条蚯蚓”作比,既形象,又符合语境,表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