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807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2.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3.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有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4.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

二、简答题

5. 举例说明普通话音位/a/的主要音位变体及其出现的条件。

【答案】/a/主要有四个音位变体:

[a]出现在韵尾[-i]或[-n]之前; 如爱和含(1) 中的a 就是这一音位变体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2)[A]出现在无韵尾的音节; 如音节他ta 中的a 就是出现在无韵尾的音节中,为音位变体[A]。

(3)[a]出现在韵尾[-u]或[-ŋ]之前; 音节唐tang 和套tao 中的a 就是这一音位变体[a]。

(4)出现在韵头[i-]或[-n]之间。如音节天tian 中的a 。

6. “对老板的意见”有歧义吗? 为什么?

【答案】有歧义。这是由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划分不同而引起歧义。

(1)

短语整体为定中结构,句义为:“对老板有意见”。

(2)

短语整体为介宾结构,可理解为:“对由老板提出来的意见”

7. “聪明”和“智慧”是一组同义词,二者有何区别?

【答案】(1)语法方面的区别

聪明:是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特点,如受副词修饰,修饰名词,可以做谓语中心等等。 智慧:是名词,具有名词的特点,可以做主语宾语,可以接受形容词的修饰等。

(2)语义方面的区别

聪明可以与生俱来,但是智慧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达到。我们可以说“一个小孩很聪明”,但不能说“他很有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3)语体方面的区别

智慧,书面语色彩比较浓。聪明可以用于书面语,也可以用于口语。

8. 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要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坏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己成为当务之急。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11○你讲少两句好不好? 或:你讲先。

12○你去学校不(唔)去?

13○我给(界、拨)一本书你。

【答案】①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③“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字可删。

④“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⑦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⑧“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己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11○“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12○“你去学校不(唔)去? ”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成“你去不去学校? ”或“你去学校不? ”

13○“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 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