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中国当代文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韩少功《爸爸爸》的思想艺术特色。
(1)《爸爸爸》的思想内容
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患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2)《爸爸爸》的艺术特色
①浓重的神秘色彩
它在模糊的历史环境中再现破碎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重的神秘的氛围,山川风物,无不神奇灵异,事件细节,无不荒诞离奇。
②隐喻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方式,使得他笔下的楚文化诡异、怪诞,具有神秘的异域情调、怪异的神话意味和浪漫的远古遗风。
③象征化的手法
丙患只有背篓高,生下来就像个小老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生之中只会用“爸爸爸”或“X 妈妈”来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患来取乐,村民们用他来占上吉凶,丙患也被奉为神抵。丙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愚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同时丙患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
总体而言,《爸爸爸》以丙崽为主人公,象征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同时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答案】(1)《爸爸爸》的思想内容
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患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2)《爸爸爸》的艺术特色
①浓重的神秘色彩
它在模糊的历史环境中再现破碎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重的神秘的氛围,山川风物,无不神奇灵异,事件细节,无不荒诞离奇。
②隐喻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方式,使得他笔下的楚文化诡异、怪诞,具有神秘的异域情调、怪异的神话意味和浪漫的远古遗风。
③象征化的手法
丙患只有背篓高,生下来就像个小老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生之中只会用“爸爸爸”或“X 妈妈”来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患来取乐,村民们用他来占上吉凶,丙患也被奉为神抵。丙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愚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同时丙患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
总体而言,《爸爸爸》以丙崽为主人公,象征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同时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2. 结合作品论述路翎在现代心理小说探索方面的得失。
【答案】(1)路翎在现代心理小说探索方面的所得
以路翎1944年发表的《饥饿的郭素娥》为例,其心理小说的核心因素是对人的自由与尊严的维护。路翎的心理描绘与一般心理研究全然不同,前者以人的流动的心理变化为对象,其最大特点是高度活的对话性; 后者则研究人心理的静止规律,再以许多横切面组成人心理的发展线索,是对人心理死的理论整合。
路翎的小说以对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无意识世界进行开掘为特色,在揭示灵魂的复杂、丰富性方面别具价值。他运用错综的表现人物的心理广度的写法,在掌握大起大落的心理节奏,处理人物心理感应的波澜方面,显现出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气质,使得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他手中与世界文学的潮流更接近。路翎对现代心理小说的探索,丰富了新文学的观察视角与表现手法。
(2)路翎在现代心理小说探索方面的所失
路翎在1953至1954年间发表的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战士的心》《初雪》和《洼地上的“战役”》,都表现了更关心人的心理现实的倾向;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将现实情景与往日的生活经历、体验加以连接、对比。这些条理化的心理叙述有时显得冗长、缺少变化。
路翎在现代心理小说探索中实践着胡风的理论,用主观精神的“扩张”,“拥入”客观世界,因而使得他的作品主观色调强烈。他对人的理解,某些方面带有现代派的观念,即社会烙印与人性兽性的混合,认为人的本性往往被社会的表象所掩盖,人的生命是痛苦、高贵而孤独的,其晚年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准相比较之前大幅下降。
3. 周扬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都有哪些贡献?
【答案】(1)周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学大众化问题。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充分肯定了赵树理创作“是真正的新形式、民族新形式。”1942年以前,周扬所写的《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和《精神界之战士》,对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早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作了阐述。同时还参与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发表有关文章。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2)周扬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与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展开,奠定了此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调。
(3)周扬写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关于国防文学》《文学与生活漫谈》等。他翻译了《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介绍了高尔基等苏联文学,探讨了许多发展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问题; 他还翻译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一书,并写了介绍作者的序言,是中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第一人。
总的来说,无论对中国革命的文艺运动,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议,周扬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4. 简述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答案】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诗坛,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显得夺目出众。其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借鉴民歌和古典诗歌
抒情短诗格局较小,多借鉴民歌和古典诗歌。例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化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在现实与战争历史的交错中,发掘支持当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2)大开大阖、波澜壮阔的诗歌意境
鸿篇巨制,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体制”的建立上起到重要作用。跨度宏阔的叙事时间,充实诗歌的内容含量,现在和过去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
由于贺敬之的诗作常常从重大政治命题中去寻觅和表现诗情,因而其视野宽广,结构旱现出大开大阖、波澜壮阔之势。在宏大的视野和结构里,诗人驾起想像的翅膀,纵横驰骋,充分调动时空的张力创造意境。
(3)“小我”与“大我”统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创造的是抒情主人公形象,贺敬之的抒情主人公在诗中往往以字面上的“我”为艺术符号,这也是其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以“我”的身份和眼光来感受生活和抒写激情,更便于坦露自己的个性,因而为古今中外的诗人们所常用; 然而贺敬之的“我”与郭小川的“我”一样,是“大我”,或者说,是“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体。
总之,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成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二、论述题